今年的夏天仿佛格外长,已立秋多日仍未见处暑二字。一连两天的小雨,下得不透也不爽,风雨过后却凉快不少。久违的同窗、同队1好友,花甲之年童心永驻。趁雨霁后暑气稍有消退,相邀来到汉阳树下,面对《巍巍汉阳树-记怀清斋主人张仁芬》一书中,传统文化上的义与利,世态炎凉今非昔比。
老友相见夸夸其谈四海皆矣,谈得较多的仍然是传统、教育,前途、命运......。
大家虽已到“招生办”(照顾孙子办公室)成员的年龄,但忧国忧民之心仍在心中蠢蠢欲动。人生苦短世事茫茫,虽没搭者兼济天下之雄心,独善齐身的自约能力还是有的。
闲聊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当今独生子,自私自利、凡事爱以自己为中心、怕苦怕累等不良现象相当普遍,是教育失败而致、是人心所变!、还是基因突变而起......?真的像学者所言那样“崖山之后无中华”!?疑惑、费解:
汉阳树下话传承
志和音雅尤成在,伟岸体魄叹已矮。
相逢古树银杏下,满腹心事溢出来。
回顾坎坷人生路,面对现实命运舛。
梧桐梢上残月美,杨柳枝头雀难呆。
衔花未下同窗友,带火初飞铜管孩。
委书柩上闹革命,卖饼市中暴风踹2。
岁月蹉跎白驹去,转眼花甲雾鬓栽。
今朝汉阳树下聚,明晚照片述时代。
畅谈天下古今事,德教沛然四海溢。
其丽不亿商子裔,天命糜常归周帝3。
平章百姓福利盼,协和万邦社稷安。
世风日下衰国运,奸豪皆去民自抬!
乞留董令民心向,恵借寇军君臣在4。
先谒九庙循道义,望出二贤百花开。
宽猛相济能张弛,法令滋彰民难呆。
重义轻利复常态,传统教育道不衰。
注:1.武汉市六中老三届的同窗学友,还同在学校管乐队服务多年。
2.踹-武汉方言,就是践踏、摧残中涅磐夹缝中生存。
3.古代一亿等于十万,众多商朝子孙臣子,天命无定归周顺。
4.董文炳,(1217-1278) 元初大臣。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县,位石家庄市东)人。字彦明。为官后爱民如子绝不做剥民获利之事,辞官而去。寇军之借及“寇君之借”。东汉初名臣寇恂在汝南除盗保民,光武帝要调走他,老百姓拦住御驾,向光武帝再“借用”寇恂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