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美,醉美是洪雅
洪雅美,醉美是洪雅,谁不说家乡好,青衣江畔村野仙踪阳光照,我们乡村的风光真令人骄傲,万亩雅茶多辽阔,现代农业技术高,四季丰收满希望,条条小河多蜿蜒,清澈亮丽又甘甜,滋养万物笑开颜,美丽的青衣江畔夕阳下,霜叶红于四季花,此地美景是我家,特色民居拔地起,邻里和睦笑嘻嘻,美好生活齐努力,洪雅美醉美是洪雅。
洪雅,我土生土长生活的地方,放眼四野,穿越时空,我看到了家乡的风景,更看到了蕴含于历史与现实的家乡精神,家乡的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几千年的青衣江是远古时代故乡人与外界交流的沉积标志,更是洪雅成陆久远的有力佐证。青衣江小河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安然无恙,静静横跨在清清的河面上,成为故乡洪雅地区水乡文化的象征,纵横交错的河流、广阔肥沃的田野,给洪雅父老乡亲提供了生命的资源、练就了流水般的灵动气质。
洪雅,穿越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历经兴衰更替,厚重沧桑。今日的洪雅,与世界遗产峨眉山景区毗邻,正谱写着一曲曲腾飞和谐绿色的乐章,苏东坡一生游历了祖国大好河山,吟咏了许多名山大川的不朽诗篇,他对家乡的山水更是钟爱,包括了对洪雅山水的情怀,可以肯定地讲,苏东坡情系洪雅,到过洪雅,登上过瓦屋山,并且是春天登上的。这在他的名诗《寄黎眉州》中得以记叙,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东坡在密州任知州,将所吟的这首诗寄赠给时任家乡眉州的知州黎錞,这首诗是这样吟诵的: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馀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从这首诗中,可以想象出当年苏东坡对家乡的名山之情怀。他在诗中告诉赴任他家乡的朋友,您可以去游历我苏东坡家乡的两座名山。一座瓦屋山,一座峨眉山。在北宋时代,这两座山同属眉州,同是苏东坡的家乡。他在诗中为朋友还指明了去这两座山的最好时节。去登瓦屋山,可选择春天,即时瓦屋山上的雪尚存,赏雪景在瓦屋山更觉美妙,去峨眉山则在春后的夏季雨后,那是一片翠绿,又是另一番风韵。
洪雅美,醉美是洪雅,我从小熟悉的田野里,种植的早已不仅仅是传统的稻谷、油菜和麦子,处处可见科技和创新的影子,生机勃勃。随着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蔬菜种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特种水产繁育中心,形成了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洪雅村庄,也早已不是经年累月的陈旧,山水洪雅,烟雨柳江,寻梦花溪,玉屏蝉音,和平止戈,汉王湖光,高庙神韵,神奇瓦屋山,槽渔滩妙景,玉湖岚山的恬静,一批农民新居成为洪雅的新景,更是呈现出田园风光美色,居住环境绿色相融交汇的新农村风貌,而今防护林建设将成为洪雅又一道亮丽的风景,那悠长的田野阡陌、成片成片的树林和星星点点的青衣江河流将相映成趣,带给洪雅人民更加生态的绿色环境,人与自然、人类与化工产业将以更和谐的方式相处,洪雅有说不完的故事,洪雅实在令人驻足常去,故乡洪雅让我陶醉,醉在洪雅的绿。
曾经,小木船是洪雅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而今,乐(山)雅(安)高速横贯东西,遂(宁)洪(雅)高速连通南北;省、市重点工程“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县城至柳江段建成通车、柳江至峨眉山零公里段正加快建设;国道351线贯穿全境。城际列车及将贯穿,高速公路横贯,公共交通线路密集。洪雅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小镇,而是开放背景下的一个重要链接点。洪雅,历来是重视教育的地方。农民,有着让孩子读好书的最朴素愿望,他们愿意为自家孩子的成长尽其所有;学校在区域内各显特色,中学的绿色教育、小学的书法教育、幼儿园的科技教育,奏响了教育的美好旋律,政府深谙教育的重要性,愿意为农家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力量。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如今的洪雅美丽如画,如今的洪雅果实累累。作为洪雅人,我以此为荣,更充满期待。相信我的家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以更丰富的方式呈现出更崭新的姿态,在我看来,支撑梦想成为现实的,将是从过去走来,呈现于现在,又将走向未来的洪雅精神,胸怀似海勇立潮头,灵动如溪追求和谐永放光芒。
洪雅美,醉美是洪雅,洪雅是生态大县。森林覆盖率70.5%,年均气温16.9℃,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国家6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居四川183个县(市、区)第三,被誉为“绿海明珠”“天府花园”,是国家生态县、四川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中医药养生与抗衰老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投资旅游典范县,是四川唯一全国19个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县。洪雅是旅游大县。建设“天府花园、国际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目标明确,以洪雅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峨眉”旅游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峨眉半山七里坪创建全国首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柳江古镇成功创建4A级景区;瓦屋山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玉屏山荣获全国首批森林康养体验基地;槽渔滩省级风景名胜区正展现新颜;云中花嶺、寻梦花溪等重大旅游项目特色鲜明。被列入成都“大都市区”规划范围后,洪雅旅游必将蓄势腾飞。(王仕彬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