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不懂的朦胧诗》说起
文/秀才
今天看朋友转发了一个贴子《看不懂的朦胧诗》,觉得好笑,这“看不懂”在八九十年代就讨论过了,而朦胧诗在当时依然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现在如果作为文学评判应该还是可以的,但作为人身攻击和提昌复古,本人也有些嘴痒了。
都什么时代了还在宣扬写古体诗,谁看啊?古体诗之所以沒有市场了,就因为至五四以后再没有一首象样的古体诗了,唐诗在唐朝已达到无人(无时代)能超越的文学体裁,才有宋词的应运而生,接下来的元曲和明清小说也是如此般的新旧代替,为什么会出现新旧代替呢?,皆因再也无人能翻过那个高坡了,另辟捷径是理所当然的事,至五四运动后,古体的创作已没落,近一百年间,谁看见古体诗活跃了?反而是新诗一统天下,而朦胧派也是主流之一,涌现了无数的新诗人和不朽的新诗,谁见过五四以后出了什么流传于世的古体诗和大诗人了(诗气吞山河,可泱泱中华就只出了一个),说明什么?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潮流,谁也阻当不了,更不是谁在此吆喝几声就能改历史的!长诗“人民”之所以能在《诗刊》发表,之所以作者能成为当今中国有名的诗人,说明什么?认可,文学的认可和时代的认可,偏偏就没见有多少写古体诗的,翻翻如今的主流文学报刊,有几首古体诗?有,那也是作为保护和需要传承,但传承并非复古。
在古代,好的不竟竟是诗词,还有很多好的东西需要传承和保护的,总不会我们都要穿越回古代吧,什么是历史遗产?什么叫古代文化?
当然,古体诗己过时了,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学习古体诗了,不仅要学,而且还要写,继承和发扬才是一条正确的路,历史的马车永远向前,不会因为谁的偏好和不满意而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