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张晋龙
“到2020年,四川省要培育发展600个左右类型多样、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在今天(8月26日)举行的首届中国(西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四川省的各界与会嘉宾反复讨论着这个目标,600个特色小镇的数据来自四川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除了小镇数量,该意见还提出将从试点镇中选取10个左右经济发达镇进行扩权赋能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在这个西部大省上下形成共识,这也是近两年小镇经济风生水起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小镇就是那个我们想拼命挣脱,心中却永远牵挂的家乡;是那个青山绿水环绕,却只能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那些无论是物理上还是心理上从未远去的小镇,从来都未曾占据人们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地;而现在,情况正悄悄地改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幅提高,2016年城镇化率接近六成。迅速兴起的城市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来越明显,“城市病”也开始蔓延。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经过长时间高速发展之后,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适应新常态,保持经济增长适度,结构优化,告别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历史发展的机遇再一次留给了小镇。
从目前来看,高级人才和产业主要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大城市,鲜有集中到小镇的。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发达国家实践表明,高端产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在大城市,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也并不是全都喜欢居住在大城市。美国格林威治小镇,集中了500多家对冲基金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对冲基金小镇。新西兰皇后镇,因为是蹦极发源地被誉为“探险之都”,凭借这一标签,小镇从单一的蹦极之地发展为户外运动综合胜地。人才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们有的喜欢居住在繁华的大都市,有的则喜欢安逸宁静、风光宜人同时生活也足够便利的小镇。这是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结果。
目前,特色小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得到各个层面的重视。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同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
如今,全国已经有包括北京、浙江、山东等省市出台了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
早在2012年,四川就启动了“百镇建设行动”,近日,该行动升级,提出到2020年,将300个试点镇数量拓展至600个,重点以生态宜居、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特色工业等7个方向发力。
本届论坛上,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表示,将以600个特色小镇为引领,带动全省2000多个小城镇比翼齐飞,打造更多产城一体的特色小城镇集群,加快形成城、镇、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此外,成都市通过把“互联网+”战略同小镇建设相结合,打造的互联网镇群发展模式被与会专家认为可与乌镇比肩,在国内互联网小镇建设方面首屈一指。
由政府主导的特色小镇建设是在洞悉经济发展规律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基础上的主动布局。在世界城市化规律中,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先有市场、工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在城市中替代了工业,工业开始远离城市,实体经济向城外走,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有专家表示,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能转换的难题,是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有效尝试,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扶贫的有效路径,更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
特色小镇作为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包含了房地产、酒店、医疗、教育、文化、新城镇建设等各产业的全面繁荣,具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植入以及消费带动等能力,有利于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改进政府的管理,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色小镇一定会成为高端产业发展、高级人才聚集的一个重要空间载体,与大中城市形成协作互补的产业链关系,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
给小镇一个机遇,让我们迎接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