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以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强力推进城市扬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多元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让龙马大地空气更清新。
整治工业污染源督促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2016年,龙马潭区督促44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完成“煤改气”改造,改造或淘汰规模达到84.4蒸吨。 近年来,龙马潭区结合燃煤小锅炉淘汰和建成区“煤改气”专项整治工作,治理燃煤锅炉粉尘。制定了《泸州市龙马潭区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实施方案》和《泸州市龙马潭区建成区“煤改气”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督促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限期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实施淘汰。“煤改气”后,龙马潭区燃煤使用量年均减少约2.3万吨,二氧化硫减排量达370吨。 在工业污染源整治中,龙马潭区还通过加强监管,督促大气污染重点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其中,龙马潭区督促四川武骏特种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500余万元新建烟气脱硝除尘设施,安装烟气在线监控设备,实现废气达标排放。该公司脱硝除尘设施安装后,将实现氮氧化物每年减排约2000吨。 治理建筑工地扬尘率先设置环保监测设备 日前,记者在城北万达广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地车辆经过喷淋设施冲洗后,干干净净驶入城市道路。工地上的几台雾炮机同时启动,为工地降尘。 据龙马潭区住建局总工程师介绍,龙马潭区今年来大力推动在建工程湿法作业全覆盖,推广使用降尘雾炮机、喷淋系统、破碎机喷雾等降尘设备。目前全区10余个在建工地已推广使用雾炮机、爬架喷淋等设备,湿法作业效果明显提高。 建筑工地扬尘是秋冬雾霾、空气质量恶化的一大“元凶”,龙马潭区多措并举,治理建筑工地扬尘,让龙马潭区居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 此外,龙马潭区在全市率先探索设置环保监测设备,目前已经在兆河路二标段、酒城国际、海上威尼斯、天誉珑城等4个项目设置了扬尘监测仪器,在西南医科大学职工周转房项目部设置了噪音、扬尘监测设备,对工地范围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目前,龙马潭区全区42个在建工程全面完成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通过系统平台的建立,做到了对在建工地的24小时远程监控。龙马潭区通过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扬尘污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龙马潭区实施了项目启动审查备案。各项目开工前必须实现围挡全封闭、主要道路硬化、设置材料堆放区、设置进出口车辆冲洗设施等,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管控道路扬尘机械化作业来“助阵” 日前,一辆号称“雾霾克星”的“高炮式”多功能抑尘车亮相龙马潭区主城区,在酷热的夏季循环洒水降尘,降低道路扬尘。至此,龙马潭区又新添一克霾“神器”,这是龙马潭区今年针对城市道路污染问题增添的又一新举措。 近年来,随着泸州市城管局环卫机械化作业提升项目的落地,龙马潭区机械化作业车辆增加到42辆,包括洒水车17辆、冲洗车13辆、人行道冲洗车11辆和护栏清洗车1辆。机械化作业率提升,龙马潭区街面冲洗洒水频次随之增加。 据介绍,2015年以来,龙马潭区在重点地段和重要时间节点增加了冲洗作业车辆数量,提高了清扫、冲洗和洒水作业频率,机械化作业率由2013年的25%提升到87%。 截至目前,龙马潭区共安排环卫冲、洒、洗作业车4.8万辆次,累计冲洗城市道路约22.5亿平方米,确保了主城区道路整洁、干净。 此外,龙马潭区还加强了对建筑垃圾弃土处置场的管理。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要求所有弃土处置场设置渣土车辆冲洗设施,减少带泥上路,并按规定线路运行,从源头控制道路扬尘。2013年以来,共查处带泥上路案件480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