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17|评论: 3

[散文随笔] 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先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先贤
鑻忎笢鍧°



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先贤,九百八十年前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诞生眉山。丙辰年的中秋节,苏东坡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写了这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其奇逸的笔调,健朗的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1鏄庢湀鍑犳椂鏈夛紝闂笢鍧″厛璐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转返岁月,越不过岁月的那条河,走不完时光的那条路,以为会就此舍弃,笔下早已疏浅的文字,可有些放下只是暂时的遗忘,抬头那一轮渐次圆满的月,穿越星河天际,落在我的眼里,水中的倒影,是镜花水月,还是花间梦事?又是一年月圆,浪漫红尘,依旧独善其身,安守小城。我不惧悲喜离合,却怕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想翻起宋词,看见那些来来去去,合合离离的身影,眼眸会情不自禁地湿润。总为这世间的花草山石,渔樵溪水,牵系一生,那河中自在的鱼儿是我的前生,那天边飞翔的鸟儿是我的后世,不管这样的情缘是真是假,还是我妄自猜测,今生注定与山林落叶,晨风晓露结下了说不清的因缘,去年中秋写下疏淡文字,以作记忆,如今春去秋来,柳绿残枝,那些花间梦事,皆已随风远去,成了尘封的女儿红。

鏄庢湀鍑犳椂鏈夛紝闂笢鍧″厛璐

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先贤,都说上等的陈年佳酿,封存得越久越显香醇,我想把这如诗一样的酒永远地埋藏下去,没有期限无意间忘记,即使烂在泥土里也不开启,若有一天我乘鹤归去,远上白云间,而它依旧完好无损,我会托梦给来生的那个我,在明月中秋时,完好取出为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增添几分诗意几分喜悦,人间情纷尘缭乱,而世人执念最多的莫过爱情,情乃穿肠之物,一半是毒一半为药,就如同生与死,谁又能轻易做出决定,那一次转身那一次送别,一个微笑一滴眼泪,足以叫人心绪波动寝室难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世人的眼里,苏东坡应当是豪迈洒脱的,是旷达高远的,殊不知从古至今,每一个洒脱的灵魂内心深处,皆曾有过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柔情如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学士,苏东坡也曾有过令他撕心裂肺的疼痛,只是对于胸怀博大,志趣高远的东坡居士而言,旧日的生离死别都只是一味良药,苦涩过后,消瘦孱弱的身体,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壮。风雨能使一个人学会珍惜晴朗明媚的日子,复杂艰难的经历使他学会了夜饮东坡醒复醉,学会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东坡居士这个名字便多了几分豪迈豁达,如同江河之水,奔放豪宕。人说宋词是忧伤的,它会让一个人更加的多愁伤感,其实词是清淡的,其间包含了豪迈与婉约,伤感只是因为没有寻见那阙能让你一见倾心的词,如同那个随你海角天涯,不离不弃的人,有时候遇见远比相守来的情深缘重。

鐪夊北闆呰尪鑹洪姊佹笂鍙

   明月几时有,细品水调歌头,苏东坡的词有时如一杯酒浓烈醉人,那些幻想借酒消愁的人,永远不会醒来;有时则如一杯清茶,那些甘于简单宁静的人,轻易得到了清醒和透彻。世事纷芜,云松雾海,走过未必放下,不去岁月又会将原本安排好的命运,交付何人?是否我们不来,故事便不会开始,我们不走故事便不会谢幕,假如真的如此又还会有谁在意月圆月缺人聚人散,1076年中秋,时年41岁的苏东坡因思念远方的弟弟和亲人,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此时的他身居密州,正是秋风冷落时,与其弟子已有长达六七年不见,我们总将心中的愁绪,怪罪于风景旧物,以是它们让我们本就残缺的心支离破碎,其实对与错事与非,谁又能评判得一清二楚,那轮明月千年不语,顺应年轮按时残缺,又何曾伤过你我分毫,他知道人生在世,不得意事十之八九,他不怪那轮圆月,牵起他的思恋之情,他有他的辛酸泪,它也有它的泪阑珊,同在一片天空下,何不趁今夜,举杯对饮共度良宵,苏东坡向来独自行走,一个人栖居,月缺月圆,并不能掀起我多少旧事,一个独处的人,早已习惯了聚散分离,人来人去江水过往,我不许诺,我只想默默地安守庭院,做一个没有风情的男子,不懂世俗,不恋冷暖,不争朝夕,生命起时醒,命运终时悟,风来雨去,烟轻云淡。悲欢乃寻常之事,既已尝过百次,应当明白珍惜比感怀更具意义,所以在这日益减少的生命里,请学会且行且珍惜,无论此刻你是身处天涯,孤身一人,还是花前月下,与家人团聚。推开轩窗,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无从知晓?但我知道广寒宫里,吴刚和嫦娥,又迎来了相见的机会,她们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减,如那轮清澈明亮的月,恒古长存。

鏄庢湀鍑犳椂鏈

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先贤,岁月如刀,削去的最后都成了记忆,有的消失无踪,有的流转千年,依旧声名远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一说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类果品相继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便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说,起源于隋末唐初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唐军在这一天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月饼,并作为军饷,成功解决了因大量吸收隋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直到北宋年间,才正式将八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中秋节。不管真相如何,我更喜欢那些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玄宗故事”。我也曾是个多情的人,虽向往着禅院钟声,静深流水,晨钟暮鼓,但到底还没有到断绝尘寰的时候,翻开书卷,我亦是为情所困,寻求解药的伶人,人生来去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台。愿岁月知我心意,在明月残缺之前,将你送来,待曲终人散,我便陪你离去,从此海角天涯,相伴无期,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夜深夜暗,明月依旧,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结束这场相聚,我不愿为一个结局,而苦思无眠,因缘有定,苏轼早已在千年前就将结局写定,又岂容我一个寻常男子随意更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间没有十全十美世事皆有残缺,古人既已告知我们理当从容接受。

涓夎嫃绁犲皬鍝

我想,当时的苏轼一定是早已看透,才会想要竹杖芒鞋青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梦醒来那些零散的片段,皆已寻到了自己的归所圆满谢幕,月已消散无踪,又到了背上行囊离去的时候,秋雨绵绵,时光走远,希望来年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港湾,是归人不是羁客,苏东坡这首词是那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苏东坡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东坡居士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四十一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是苏东坡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词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苏东坡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水调歌头》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苏东坡以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起来,《水调歌头》的又一突出特色由月展开思索,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由月生情,用月的阴晴圆缺,比赋人间的悲欢离合,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着东坡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水调歌头》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情味厚重。(王仕彬 /图)

2鏄庢湀鍑犳椂鏈夛紝闂笢鍧″厛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先贤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几时有,问东坡先贤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两个字,有点缠绵,有点静好,有点姹紫嫣红,又有点简单素白。岁月较比光阴,有了更长更远的意味。也就可以拥有生活的五味杂陈。那一点酸,一点甜,一点苦,一点辣,一点咸,都成了岁月的味道,生活的调料!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