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出自《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党内帮扶多是慰问式帮扶,是典型的“授人以鱼”。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积极开展与贫困群众帮扶结对活动。这本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但经常就演变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这类帮扶人员不会经常性地下基层入村组,他们偶尔下去一次,特别是每年的各个传统节日期间,都能看到他们深入基层和村组慰问的身影,而且是长枪短炮地带着摄影摄像器材,将慰问的情景记录下来,以证明他们做了这项工作,更可以用这些影像材料留下“痕迹”来宣传他们的帮扶行为。虽然送了几百元或者一袋米一桶油,但对困难群众的贫困基本没有多大的帮助。 党员干部的帮扶主要目的还是想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贫困问题,如果只是把帮扶当成一次次的慰问,不但解决不了贫困户的实际问题,还会助长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吧。 笔者认为,脱贫致富的幸福花是要靠自力更生的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后才能绽放,不是单单靠“几条鱼”就能脱贫致富,要致富要学会“钓鱼”的本领。我们的帮扶干部除了要适时适当地“给鱼”之外,更要帮助其出出发家致富的“金点子”,通过送点子、送技术等方式,助其一臂之力,寻找到一条适合其家庭经济增收的新路子,使其走出“年年结对年年贫”的死胡同,从而真正摆脱贫困,实现步入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上来。这不仅是帮扶干部的职责所在,更是广大贫困户所期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