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135|评论: 1

[草根播报] 浮桥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出生在内江市东兴区老街,从小就在江边戏水,摸鱼,捉螃蟹;稍大一点就在江边洗菜,洗衣服,挑水……我是喝沱江水长大的,对浮桥非常熟悉。现在浮桥已不存在,但我每次经过那里,都要勾起儿时的记忆。

  那时,沱江内江城区段没有一座大桥,在人流密集的东渡,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洪水期就靠古老的木船摆渡,在枯水期就离不开浮桥了。据史料记载,内江浮桥始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浮桥南连市中区河坝街,北接东兴区(原内江县)老街,平均每天有上万人通行,逢年过节,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它是市中区、东兴区商贸交流最重要、最繁华的交通要道,承载着两岸经济发展的重任。

  记得小时候,我与伙伴们经常跑到桥上去玩耍嬉戏,感受浮桥上下颠簸时的刺激,分享船头钓鱼人收获的喜悦……为了安全,船工会把我们赶下桥去,趁船工不注意,我们又跑上桥……浮桥,是我们童年玩耍的天堂。

  浮桥是用二十多只渡船间隔排列,用粗铁丝拴着巨石沉入江底固定,上面用大木料把船捆绑在一起,再在木料上面铺上木板,装上简易的栏杆而成。浮桥是季节性的,每年汛期过后,国庆节之前就搭浮桥;五一节过后,汛期到来之前就要拆浮桥,年年如此。船工们搭桥和拆桥都很熟练,速度也快,一天一晚就能完成。小时候,每逢搭桥和拆桥,我们都会坐在岸边看上半天。

  浮桥是浮在水面上的,为了解决船只的通行问题,就在桥身上开一个闸。它是由两只船搭起的一截桥体,不与桥身绑死,是用铁链扣在桥身上的。开闸时,两只船上分别由一名船工取开铁链,用竹篙把闸撑到下游,用铁钩勾住桥身,以免闸被水流冲走。待船只通过后,再合上闸。一次开闸,需要几分钟时间,如果遇上船队,时间就更长一些。为了不耽误时间,行人一上桥就往上下游张望,看见有船要通过,就得赶快跑上一阵,有时能冲过闸,有时冲不过也只得望江兴叹了。

  浮桥,像一副担子,一头担着市区的经济繁荣,一头担着东兴的社稷民生。浮桥,像一条纽带,把内江这两片富庶之地紧紧相连。它看起来瘦小、卑微、简陋、毫不起眼,像个干瘪的老头。但它却坚韧、无私、坦荡,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流踏着它瘦弱的身躯跨过沱江。

  每天清晨,天不见亮,浮桥就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朝浮桥涌来,他们担着鲜嫩的蔬菜,背着活蹦乱跳的鸡鸭鹅兔。他们担的是一家人的希望,背的是辛勤劳作的成果。他们只想到城里赶个早市,卖个好价钱,给儿女筹集学费,给老人添置过冬的棉衣……簿雾渐渐散去,浮桥上的人流也密集起来:上学的、上班的,行色匆匆;牵羊的、赶猪的,大呼小唤;补锅的、磨刀的,一路吆喝;迎亲的、出丧的,吹吹打打。还有拉车的、推车的、扛竹子的、抬滑竿的……浮桥,就是一帧色彩缤纷的民俗市井画。

  每天下午,浮桥上的人流又从市区流向东兴,他们脸上堆满收获的喜悦,有的边走边数着刚收入的零钞,有的牵着儿女边走边欣赏才买的新衣服,有的手里提着孝敬父母的点心……

  随着岁月的流逝,沱江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浮桥依旧是那般模样,只是木船换成了铁驳船,过桥费从一分、两分、五分……一至涨到最后的五角。 浮桥仍然是搭了又拆,拆了又搭;任江水冲刷,任行人踩踏。

  后来,沱江城区段陆续建起了四座大桥,浮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2010年1月21日拆除。拆桥那天,许多闻讯而来的市民纷纷拿着相机和手机拍照留念,依依不舍地与浮桥告别,守桥员工们还流下了惜别的眼泪。

  内江浮桥,经历了400多年沧桑岁月,见证了沱江两岸巨变,尽管它已从内江人的视线中消失了,但内江人不会忘记它对内江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10-14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有旧照片就更巴适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