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9月15日报道:《成都市天府绿道规划建设方案》于近日开始实施,根据规划,锦江绿道北起都江堰紫坪铺水库,沿锦江穿过中心城区,直至双流区黄龙溪镇出口,沿线跨经10 个行政区市县,42个街道、乡镇,锦江长度约150公里,规划建设绿道长度约200公里,研究范围为锦江两侧200米范围及重要区城。
应该说,锦江绿道的建设给了都江堰一个良好的机遇,都江堰市完全可以借船出海,顺势而为,借着这个机会,以绿道为主轴,把都江堰沿山一带的景点像长藤结瓜一样的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旅游环线,将使都江堰的旅游项目更多、范围更广、收获更大。 方案中提出:“锦江绿道以都江堰为起点,沿锦江延伸至整个都江堰灌区,打造区域旅游轴,着力体现历史文化”。在这点上,都江堰市应该是抢得了先机。首先,都江堰站在这条绿道的起点,不但有着丰厚的地方文化,还连接着阿坝,阿坝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有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藏羌文化,这将是都江堰地方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另外,既然锦江绿道以紫坪铺水库为起点,首先而必然的要从处于玉堂、中兴的赵公山沿山一带经过,只要从主道旁引出一些支道,低山区修成自行车道,中山区修成人行步道,就可把玉堂、中兴一带45处现存文献而又有遗址可考者连结成一个大的旅游区,衰败的进行修复,成遗迹的进行复兴,由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由经济发展助力文化发展,这一盘棋就下活了,都江堰市民多了个休闲、健身的地方,又可以吸取来更多的外地人前来旅游。再有,借助这股力量,也可把绿道开发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相结合,加强区域产业形态尤其是旅游业态的策划和置入,,将山水景观与文化有机结合,推动文商旅全面融合,让市民和游客“进得去、留得住、住得下来”。 另外,还可把绿道开发与村镇形态整合相结合,进一步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绿道建设、景点恢复的同时,开发市场化运营模式,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进一步引导专业企业投资,进一步强化成本观念,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绿道和旅游区的建设运营,努力实现投入产出动态平衡。以此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种共赢的局面。 其实,青城山的旅游资源,有很大一部分还没开发出来,其中主要在玉堂、中兴境内的赵公山。由于在很长时间的宣传上只注重了宣传青城核心旅游区的景区而忽略了其它景区的宣传,致使青城山的许多精华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就是埋没于荒草,任其荒芜。比如中兴的九龙观,其庭院广大、庙貌巍峨,虽在平地,交通也方便,但偏离了青城山旅游线路,除了本地人外,还不被外人所知。再如《长恨歌》中“临邛道士鸿都客”中的鸿都观,除了个别人有“鸿都观遗址在今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董家坪,地当唐明皇登青城山上皇观的中途”的零星记载外,至今也不为外人所知。还有就是号称具有“四寺、七庵”、“琼楼仙室”、“金阙玉堂”的赵公祖庭、庆云寺、朝天寺、八卦寺、石佛庵、木魂庵、白云观、大坪庵、二仙庵、草庙子、观音堂、香林院、通宵院、山王庙、莲花院、平隐寺、明心寺、明升庵、三皇庙、水泉庵、龙王庙、高庵子、蓥华庙、禹王宫、金井庵、赵公庙、凤鸣寺、登龙寺、七宝庙、凤凰宫、迎仙观等三十余座道观有的还健在,有的倒塌了,但还有遗迹可寻。但是,就是由于宣传的偏颇,知道的人不多,游览的人就更是稀少。更不要说古蜀人走出大山的最后一站——柏灌台和其上的上皇观、中皇观、青皇观、清源庵、金华宫、万寿宫、福唐观、仙居观、都庆观,号称“小九寨”的王婆岩、卧牛山了。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种旅游资源,多么厚重的一份文化遗产哪!如今闲置的那里,任风雨侵蚀,任岁月消磨,不由人不看着心痛。 其实,古代的青城山即现在的大面山(赵公山),唐代杜光庭《青城山记》云:"大面之顶,去平地七十二里,为兹山之主,非常人所到,灵禽异兽,奇花异草,不有焉。其上琼楼仙室,金阙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见,非凡俗所窥也。"又说:"此山前号青城峰,后名大面山,其实一耳,同体异名。"现在人们所说的“青城山”,,只是其核心部位的天仓山、丈人山、高台山的部分地区,游人的游览所至之处不足青城山的十分之一,由于游人的相对集中,所以,对游览区域资源的枯竭、环境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而赵公山,现在占地面积总共为22平方公里,占整个青城山风景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址位于北纬30°58′,东经103°31′,正处于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既是青城三十六峰之一,又是青城最高峰,其主峰海拔2434米,环绕着主峰的八卦台海拔1317米,三王庙海拔1321米,鸿都观海拔1341米,蚂蝗岗(龙居山)海拔1483米,南天山海拔1215米,南家山和何家山均为1211米。而现在人们所谓的青城最高峰——上清阁(其地原名“老宵顶”),不但比同是青城三十六峰的赵公山金顶低得太多,连与它遥遥相对的柏灌台也不在一个档次上。 唐朝诗人钱起有诗诵青城山曰:“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青城山岑倚空碧,远压峨嵋吞剑壁。”今天看来,诗中所说的“青城峰”不只是现在人们口中所说的上清阁,还应是赵公山之金顶了,只有赵公山或山上的金顶,才当得起“倚空碧”“吞剑壁”之幽深雄壮气势。之所以诗人这样写,应该是诗人的眼中看到的是具有“三十六峰”大青城,而不是现在建成的青城山核心游览区吧! 赵公山既有人烟稠密的山间群落,又有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既有"枝如凤舞千云霄,气似蟠龙栖岩谷"的参天古树,又有壮美秀丽、苗壮成长的大面积人工林,以及丰富多彩的次生林群落。且不说地域幽深、幅员广大,珍禽异兽无尽其数,山花草药四季不穷,就是那漫山遍野的翠绿,爽透心扉的氧吧也会让人留涟不止的。诗人李白曾在此写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山海经》卷十七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戴天")人在山中闻听犬吠鸟语,欣赏山水情,如诗如画,如临世外桃源,与神仙何异。所以,乘着锦江绿道的开建,都江堰就应该好好地抓住这个机遇,顺势而上,借力打力,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让都江堰的旅游更上一个台阶,把旅游这个“蛋糕”做得更大,在提高城市经济的同时,给都江堰市民的生活来一个极大的提升,让都江堰面貌得到一个彻底的改观,把都江堰建成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城市。才不负众望,名至实归。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