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纪介在果园查看西凤脐橙的长势
11月2日清晨,西充县凤和乡荣坪村,成片的脐橙树苍翠欲滴,树间略带红色的脐橙挂满枝头,树下一位银发老人正忙碌着。老人名叫白纪介,种植西凤脐橙40余年,是当地有名的“土专家”,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很喜欢研究, 从研制有机肥料到自制生物药剂, 他坚持做实验,乐在其中,并把经验免费分享给大家。
配制药剂 每晚只睡3个小时
从30岁开始种植西凤脐橙,75岁的白纪介如今已成为当地“土专家”。在他家里,最醒目的是摆在房间角落的几个大缸。“这是我研制的生物药剂,效果相当好,可以消灭肉体类害虫。”他指了指左边一个大缸说,这里面的制剂是由多种植物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通过切碎、研磨、混合、浸泡、发酵、过滤等多个环节制作而成。
“每晚只能睡3个小时, 其间按时搅动药剂,观察药液变化。”白纪介说,制作过程十分辛苦,刚开始的浸泡、发酵等环节问题不大,越到最后越关键,不能有丝毫马虎,每隔一小时就得搅动一次。 原来配制药剂时,晚上还有老伴换班,现在老伴类风湿严重,无法帮他。
白纪介不仅研制出防控当地柑橘病虫害的药剂, 还自行尝试研制有机肥料。“你看,右边这4个大缸子里面全是正在发酵的有机肥料,用来浇灌西凤脐橙的。”白纪介说,这些有机肥料是将玉米、粪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密封后间隔3天时间再打开搅匀 一次,反复进行,直到完全腐熟,才与菜枯一起用来浇灌脐橙树。 与施用一般肥料相比,用自制的有机肥料种出来的脐橙树,其树叶更绿、更大、更厚实,果实色泽更亮、甜度更高、口感更好。
白纪介算了一笔经济账,1公斤水果专门用的肥料需要4元,但肥效只抵得过半公斤玉米,而半公斤玉米的价格只有几角钱。他种了3亩多西凤脐橙, 能产5000多公斤柑橘,而肥料开销只用了4000元左右。
研制成果 无私分享给大家
在西凤脐橙果园的空地上,白体强夫妇正忙着翻晒玉米。“这是为有机肥准备的玉米。有机肥是一边用一边制,需要将玉米晒干, 等发酵时再拿出来用。”白体强告诉记者,今年他从外地购买了3000公斤玉米,够他家4亩柑橘园的肥料了。
“白大爷的柑橘病虫害少、 果子漂亮,大家都愿意买他家的。为此,我就跟他学。起初,我尝试着将他研制的有机肥用在3棵果树上,效果很好。后来,我全部都用有机肥。”白体强说,白纪介是个热心人,乐意帮助果农, 把自己苦心琢磨出来的成果无偿分享给大家。现在,该村种植户都用上了白纪介的有机腐熟肥。
白纪介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大家都愿意请教他。 当有熟人向他订购脐橙时, 他总会带顾客到贫困户的果园里。“我的果子不愁销, 让他们先卖, 他们更需要钱。”白纪介这样说。
果树高产3亩果园今年可卖4万元
“你看,这棵树怎么样?你猜一下能出多少果子?” 白纪介骄傲地指着一棵长势茂盛、 硕果累累的脐橙树说,“这棵树至少能出150公斤果子,是我种植西凤脐橙的见证。”
这棵西凤脐橙树被白纪介称为“树王”,从树下往树冠看,整棵树分两层,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果子,外围是油嫩嫩的树叶。据介绍,这棵“树王”已有40多岁,像这样的树在他园子里有4棵。
“冬天把棉衣脱了给它‘穿’,我在树下冷得直打哆嗦。” 白纪介指着这颗“树王”说,过去,西凤脐橙母本嫁接蕙条奇缺,晚上必须看守。前几年,由于他和老伴疾病缠身,入不敷出,不仅花光了原有积蓄,还欠了外债。尽管如此,他却没让这棵脐橙树“饿着”,“我们老两口还用鸡蛋、麦麸‘喂’它。”
据凤和乡党委书记何成毅介绍,曾因病返贫的白纪介,申请扶贫贷款购买了原材料, 自制有机肥料和生物药剂,发展西凤脐橙,“去年,他种植的西凤脐橙卖了2万多元,被选为全乡脱贫致富明星。”
“今年要摘5000多公斤,卖4万元是没有问题的。” 白纪介乐呵呵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