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之意不在茶
树高千尺根植厚土,水流万里不忘思源。说到茶文化,必定要提到陆羽,一千二百多年前我国中唐时期的陆羽,是《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文化传到日本,日本有了茶道;茶文化传到英国,英国有了午茶。陆羽与《茶经》闻名世界,对中国及至全世界的茶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笔者三十多年前参加工作,效仿前辈,每天一上班先泡杯茶,成了习惯,如今人到天衍,快六十的人了,这一习惯难以更改,自喻为一闲散茶客,茶文化中人。读了几本书,长了点阅历,出了几本书才知道茶文化绝非每天喝几大杯茶便是,须讲究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上好的茶叶、上等的紫砂茶具、适温的沸水。细品慢呷是为品茗,次之为吃茶,再次之为饮茶,大杯大口往肚子里灌是为牛饮。茶有红绿青黄黑白以及紧压八大类,各类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之中又分出不同品级。名茶有杭州龙井、修水双井、黄山毛峰、君山人参、太平猴魁、安溪乌龙、峨眉竹叶青……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近年来茶叶又设特级,其价格令人咋舌,非一般工薪阶层所敢染指。我辈喝茶,大多介于吃茶与饮茶,甚至牛饮,挤不进品茗的高雅之列。“喝茶之意不在茶”,有几片茶叶在杯里打滚飘动,且不管它优劣,便算茶文化的知己者也。
陆羽的《茶经》大概还算得上中国第一部论及饮水水质的著作呢!“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是陆羽关于茶文化用水的名言。于是山泉之水名声大振,经文人墨客品茗,便分出“天下第几泉”的高下来。据说历史上有为本乡山泉争夺名次的轶事,还有几个“天下第几泉”的故事,那就是一九六四年访亚非十一国归来,到峨眉山小憩。在万年寺同老僧人品茗对弈,对所品之茶赞不绝口,遂问老僧人:“此乃何茶?”老僧人答道:“此茶乃峨眉山特产,尚无名称。”陈毅元帅说道:“此形此色多像嫩竹叶啊,就叫竹叶青吧!”从此,峨眉山竹叶青声名不胫而走,茶业界也多了一段传奇的佳话。
笔者算不得茶文化的中坚分子,说不出茶的药用、美容、减肥、防癌之大道理,也说不清它在五千多年前被称为“茶”,英文TEA是茶的谐音,但我有一点自信是不错的,每天泡茶时多放点茶叶,茶叶有吸污净化的作用,于健康有益。人到天衍,工作压力之于泡上一杯茶,算不上品茶,也蛮惬意的。这篇短文表示自己也算一个茶文化外围的积极分子吧,否则对不起陆羽他老人家。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这座现代化的敬老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山一程,水一程,一山一水总关情,这一程我走了太多的地方,可回想起来,让我记忆犹新,流连忘返的还是我可爱的故乡,巍巍瓦屋山,涛涛青衣江畔的洪雅,历经岁月的辗转碾磨,隐藏在这青山绿水中的故乡人,一代代传承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依旧是朴实无华,可亲可敬,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世代低吟,浅唱着山高水长的,难怪本士雅人有曰:“天下之雅茶在蜀,蜀之雅茶在洪雅”。大雅之地,必定是一方净土,这要有赖上苍的眷顾。所以,但凡世界上的好地方,多为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的恩赐,在成全着洪雅之雅,来吧亲爱的朋友,托起每一轮清晨的朝阳,在这生机无限的时代里,用最美的色彩,最激扬的文字,抒写属于我们洪山雅水的中国雅茶文化茶旅联盟的盛世华章。〈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