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金坪村在县乡指导下,建立起动态管理的因病致贫返贫数据库,并实行精准分类救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问题。信息化医疗的全面普及和科技手段的应用,也提升了基层医疗能力(2017年11月27日四川日报)
不言而喻,要让贫困人群真正摆脱贫困迈向小康,保障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是基本前提。正是如此,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将“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纳入“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关注群众身体与心理健康,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
在笔者看来,扶贫开发不仅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更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而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则是解决好“怎么扶”的根本举措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不仅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而且还使贫困户看病少跑路少花钱。特别是省卫计委结合实际先后提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全额报销、建立家庭医生巡查制度、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健康扶贫措施,制定并出台了“十三五”健康扶贫规划、“先诊疗后付费”和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这些措施都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贫困群众看病有保障。
就目前而言,四川医疗保障已覆盖全部625万贫困人口,集中救治贫困人群中的重大疾病患者39.68万人次。同时,88个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水平,并实现远程诊疗服务全覆盖。四川省石棉县金坪村驻村第一书记万红军切身感受到,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就是为了帮助因病而劳动力下降的群众摆脱困境。
既要保证每个贫困户得到基本医疗帮扶,更要多管齐下推动脱贫攻坚。由此,在全面落实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的基础上,四川省石棉县还为贫困户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管理等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笔者认为,这些农村医疗扶贫举措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确保贫困群众有病及时治疗、无病提前预防,真正把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扶精准的措施落到了实处,让贫困群众看病有保障。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这个冲刺期,如何让扶贫成果稳得住、贫困人口看病有保障?笔者建议,要聚焦基本医疗保障,大力实施医疗救助扶持,整体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救助扶持和卫生服务能力;要聚焦深度贫困,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疾病综合防治效果,促进劳动力恢复和就业脱贫;要聚焦重点难点,针对部分特殊困难群体,进一步完善特惠政策,推进健康扶贫不松劲。
由此可见,各地要在巩固前阶段健康扶贫成果基础上精准施策,深入推进医疗保险和医疗救扶贫,建立常态化的医疗扶贫保障制度,通过实施农村医疗扶贫,让贫困群众看病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