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 国家旅游局宣布对云南丽江古城景区等3家5A级旅游景区作出严重警告处理决定, 一位网友评论“永远不会去的地方就是丽江”。@古宣发布回复“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引起网民猛烈拍砖。26日上午,@古宣发布称“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仅用于通过正面渠道传播官方声音,与网友互动过程中一直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网传截图之言并非我部所为,图片来源及产生原因正在调查”。让网民联想到“女游客在丽江被殴打毁容”等网络舆情,再次引发舆论“炮轰”。27日下午,@古宣发布不得不“自扇耳光”,称:“因发布不当言论,对古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和俭、外宣办主任李国璋采取停职检查,并进行党纪立案”。 该舆情应对不当引发次生舆情,次生舆情再次应对不当引发塌方式舆情。分析其原因在于: 1、媒介素养低能。管理员信息发布带着浓厚的情绪化、个人化的低能特征。官方回应缺乏受众意识,只考虑推卸自身责任而不考虑公众感受。 2、舆情预判不够。在舆情处置上纯粹是静态思维,走一步算一步,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没有预判,导致舆情处置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3、缺乏应对主动性。在舆情处于可控状态时,没人理会,不当回事,无所作为。舆情发酵后,应对不知所措,慌不择路,本能地躲、捂、拖、挡、堵、洗,没有时度效,没有柔性沟通,更没有“先把问题解决好”再去说的意识。最后,小事变成引发轰动全国的大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