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峰山下,曾有一座供奉蓥华祖师的占地仅半亩的简易小庙。“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穷庙子,却在乾隆三十年以后,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后,经百余年间的连续扩建,建成占地四百亩,具五重殿宇,二十四口天井,三百六十五间堂舍的宏伟寺院,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普照寺。
据估算,这段时间普照寺修建费用在万两金银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载:未受捐施,不假募助。清同治七年(1868年),灌县知县钱璋在《重建普照寺增建藏经楼记》一文中说:“道光庚子,接代鉴山主事方丈,念累世之劳劬,思懋建之功德,精诚所结,可格苍穹。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名胜。灵峰于是因旧基而新之,不假募助,添修广厦数十间。凡客堂禅室,塔院牌坊,悬钟建鼓之楼,仓库斋厨之所,无不灿焉大备。”
那么,这巨大的耗资从何而来呢?这便是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普照寺突然兴旺之谜。有一种说法是,普照寺僧众无意间发现了心莲和尚保护的“张献忠宝藏”。他们秘密的取出千万分之一用来兴建庙宇,为了不让外人起疑就假托是上天的神力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