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较为完好的东寨门。
B 40年不懈调查 蓬安学者为研究提供文史参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蓬安县大批文史学者将研究目光投向了具有近800年历史的运山古城。其中有5位学者的研究工作值得一述。 蓬安县志办的蒋明善是最早对运山古城遗址进行详细调查,并且著有专题性研究文章的学者。蒋明善于1985年对运山古城遗址做过较为翔实的实地调查,其所著《古蓬州———运山古城的历史作用》一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运山古城所处的地理位置、修建背景及修建过程,以及其在宋蒙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据悉,此文是目前所见第一篇专论运山古城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文侧重于文献梳理和运山古城历史作用的分析,未对城内现存遗迹遗物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介绍,稍有遗憾。”蓬安县委宣传部干部唐晓零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蒋明善又在《蓬安县文史资料选辑》上发表了《红军在蓬安》一文,详细梳理了红军解放蓬安的经过、红军在蓬安地区的主要革命活动等重要史实。 1989年,蓬安县文管所的陈言昌实地调查了运山古城遗址,并于当年在《四川文物》上发表了《南宋运山古城遗址》一文。此文着重梳理了运山古城的历史,但对古城遗址几乎没有介绍,只简单提及城内至今存有“宝祐纪功碑”“南宋移治碑”等。但不可否认,此文对运山古城文献的梳理及重要碑刻信息记录仍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世纪90年代,蓬安学者潘学茂在《蓬安县文史资料》发表了《名山燕山寨》一文,较系统地梳理了运山古城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此文对明清之际、清代中后期乃至民国时期的运山古城历史皆有梳理,这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拓展。此外,潘学茂还探讨了运山古城所处的地理形势、自然条件及其与周边寨堡的关系等,这是研究深度和视角上的又一次延伸。 蓬安县知名学者邓郁章曾实地考察运山古城遗址,并在《运山古城:一部精彩的历史》一文中第一次详细介绍了运山古城在民国时期的历史,对“南宋移治碑”和“宝祐纪功碑”等重要碑刻有所提及,但所涉遗迹遗物仍不多。 2007年,蓬安本地学者唐树柏整理完成了《运山古战场》一文,并收录于《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中。此文文史结合,既有历史文献的引证,亦有文学语言的创作,洋洋洒洒数千言,将运山古城的修建背景、相关历史等生动呈现,其间偶有涉及运山古城城墙及纪功碑等遗迹。但此文创作意味远大于学术。 “蓬安本地实地调查过运山古城并撰写文章的远不止上述几位学者。”县政协副主席陈国胜认为,大量本地学者和文史爱好者选择以游记或散文等形式记录调查、游览运山古城的过程及所思所想,虽大多未在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但其中蕴含不少可用信息,为后来调查研究提供了宝贵线索。 “蓬安学者对运山古城遗址的调查研究侧重文献梳理,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运山古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遗址本身关注较少。”蓬安县政协主席刘晓林认为,“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