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在华夏,《乡愁》在心中
—— 悼念余光中老先生
今天,全国各大传媒分别报道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的消息,文坛巨匠陨落,中外各界纷纷发文对余光中逝世表示哀悼。余老走了,他的《乡愁》在华夏,《乡愁》在心中,他的中国乡愁令人怀伤不已,一个流着中国人之血的一代诗坛巨人您慢走!曾记得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您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四十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余光中近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屡屡被问及他的乡愁。
笔者离开家乡快四十年了,乡愁开始渐渐地在某些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袭来,好似一习凉风掠过荒原,颇让人感伤,记得刚离家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固执单纯的认定着自己要走出去,我的未来属于大城市,老家只不过是逢年过节返乡探望的地儿,四十年了,也不知道是经历多了,还是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了,当初的铮铮誓言已悄然滑落于岁月的风霜里了,游子的思乡情结变得越来越浓郁越来越香醇,春天的虫鸟,在蛰伏了一冬后,在每个清晨唤醒熟睡的人们开始新的一天,在每个深夜敦促忙碌的人们准备新的一梦,鸟语花香的季节,不知不觉中为生活添了几分惬意。夏天的原野,绿油油一片好不惹人喜爱,那些老旧的田埂上还留着我们顶着烈日去捉虾钓鱼的足迹,回想起来这些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秋天的霜冻,在下弦月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玉洁冰清,曾经的我们戴着厚厚的毛手套和毛帽子乘着月色上学,依然留恋那段岁月和那份情调;冬天的白雪,陪伴着我们走过了童年,记得邻家大叔滚的雪球拼的的雪人,也记得天真烂漫的在雪地里打雪仗的岁月,白雪承载了我们太多对于故乡的记忆。
乡愁在华夏,乡愁在心中,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我们这个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关注谈论乡愁,也许吵闹的城市缺少人情温暖,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乡愁是一种思念,但思念是针对性的情感,无论思念亲人情人或者朋友,都是身在远方对另一个人的温暖回忆,思念得受不了打通电话,思念也就随之而去,但乡愁不是,在乡愁的弥漫中,你可以给亲人打一个电话,但却不能给村庄河流打电话,即使你回去一趟,在家乡小驻几日,让乡愁暂时消失,但也许刚刚坐上返程的汽车,一种模糊的情感又会慢慢升起,与思念相比,乡愁显得广阔而又模糊,抽象而又具体,就像月笼雾江,空阔苍苍,久伫江边,一任寒露湿衣,却无法满足对乡愁的释放。
离开故乡之后,就再也没有品尝过这些浓郁香醇的味道了,原来故乡不仅存在于现在更存在过去,故乡不仅活在时光里更活在游子的心里,所以我还是想对当初那个执意逃离故乡的自己做下思想工作,好好检讨一番,人生总是伴随着愁,不顺心办不了过不去愁,烦恼失望悲凉愁,愁是凉了的情揪住的心,愁是漆黑的夜荒芜的路,不管愁何,只要被愁赶上立马晴转阴雨,而唯独乡愁,犹如霞光晚照在淡淡的伤感中流淌着温暖的彩色,乡愁可能是人世间最美的愁了。在外工作的城里人,总会与乡愁不期而遇,让思念伴随着一丝柔美的落寞,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与乡愁相伴,想家的热泪温润了心灵的开阔,我不禁疑惑,古代人背乡离井成为游子,可能是戍守边疆也许回家时成为了马背上的枯骨,也可能是为了生存的逃离,再也没有回家的指望,乡愁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庞大的文学命题,留下了数不清的乡愁文字,不管是余光中老先生那枚小小的邮票,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不管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都在站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最为动人的乡愁呼唤。
乡愁在华夏,乡愁在心中,故乡的风,故乡的雨,也都是那样别有情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故乡的人们,你们现在都还好吗?对不起曾经的我是那么轻易地将你们忽略掉,以为你们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过客,对不起曾经的我是那么自私地将你们擦拭掉,以为你们只是我年少岁月的伴客,对不起曾经的我是那么刻意地将你们淡忘掉,以为你们只是我漂泊生活中的回忆,我承认曾经的自己太过决绝,以致于缺失了基本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认知,并不是我特意深刻的去批判自己,而是我们太多人在不经意间就将那些曾经对我们无比重要的人选择性忘记,却不知这些人才是我们最值得去珍惜的,此刻最怀念的是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好好吃顿团圆饭,热腾腾的饭菜,香喷喷的家常事,闹腾腾的麻将桌,多么幸福的时刻,多么幸福的人们,漂泊在外求得又是什么呢,还不是更好的生活,那么究竟更好的生活最好的定义是什么呢,我想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群真心相待的亲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的度过每一天,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幸福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幸福是虚假的,学会珍惜和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静心欢喜幸福自在不言中,远比苦苦追寻虚无缥缈的幸福要切实的多。
乡愁在华夏,乡愁在心中,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我会想念你们的,我也会慢慢的走近你们,其实细说起来还有些惭愧,我对故乡的山水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源远流长的青衣江,山势巍峨的瓦屋山,我都没有亲吻过你们的肌肤没有品闻过你们的灵气,此乃一大憾事我一定要将此憾弥补回来,故乡的人们,那些爱我不爱我的人们,你们都是那么的淳朴那么的真挚,与大地更亲近的人们,生活更加的朴实更加真切,与你们在一起生活简单的生活,离幸福生活的距离又有多远,人都是恋家的,老家是生命的老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背离老家又安新家,趋利避害开辟新的美丽家园,正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人在异乡为异客,难免遭受冷漠的侵袭失意的怀旧,如果在异乡顺水行舟,找到了家感觉,可能就没有乡愁了,然而即使在大唐盛世,仍然乡愁如雨,天上月亮唯故乡独明,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而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但乡愁仍然挥之不去,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近四十年了,在每一个乡愁袭来的时候,都会萌生一种回家的冲动,慢慢的冲动就会变成想法,想法久了就会付诸行动,我想自己已经走进了这样的归乡小道里,一边拾起青翠的往事,一边憧憬真切的明日走着走着就到家了,家还是离乡以前的模样,我也还是离乡以前的我,我们都不曾为谁改变过,只是家中的父母亲巳去天堂了,所以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会认真的思忖着离别前该怎样向平日里一起笑过一起累过一起走过的朋友们说一声道别,更为重要的是我依然会等待着一个人转身为我转身,虽然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不过认定的情感就应当坚定下去,无论岁月怎样侵蚀,无论世事怎样雕刻。心中抱着希望,总归于是一份美好,又或许我会选择悄悄地离开,该珍重的人,自然会放在心底,把你放在心里的人,自然不需要你提醒,更可能我会高唱一曲,作别曾经的岁月不变的风景和可爱的人们,越是等我们上了年纪越是依赖记忆而活,这里的几十年就像是我的人生画布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因为这里高开低走而曲折有韵味的故事,还有这里可爱可亲的朋友们,你们是我一生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离别不应该是伤感悲叹而是温情相拥,乡愁在华夏乡愁在心中。〈王仕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