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09|评论: 0

[散文随笔] "五知莊训言" 和它夹缝里的秘密 蒂尕字禺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传族之宝“五知莊训言”,是河南巡抚伯琮公字鹤湄,于庚寅(1710)年孟冬记折箸之年事起,到乙未(1715)年季冬落笔。春秋五载,亲笔所撰之文,该文笔酣墨饱,字迹雄健洒脱,给人入木三分之感
      鹤湄公一生为官清正,精通佛理,以书法闻名于世。在四川峨嵋山摩崖石壁上“佛都”二字字径十尺;江西石巩寺倒悬苍崖上“石巩”二字,每字宽丈余,字迹依衡可辨;江西崇阳古镇的“玉泉井”三字等亦为所书。

      告老还乡后,将其父三异公字禹木的部分经历和自己所见撰成“五知莊训言”,以教后人,后被载入《张氏家谱》卷之十三。

      其“训言”手迹今仍尚存。虽已传世三百零二年,在家父世模公字范民手中,就整整保存了七十七个春秋。该“训言”在先祖珍藏和夹板护佑下,整卷字迹清晰、页面完整、无虫蛀破损,保存良好。

   “五知莊训言”从昆季三人折箸于康熙丙辰(1676年),即兄弟分家,这年,先太中宪公(指其父禹木公)六十有八。而鹤湄公因公留任任上,行署又远在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县),二弟仲璜公字别麓代为记产派分。后因奉檄赴秦,即:朝廷派往陕西延安一带工作,一去就是七年分家之被耽搁。

      岁庚寅(1710年)二弟取出家中房产册,籍条分缕折附寄予,当时情景正好和禹木公当年分家时一样,即:且谓予为儿辈折箸之年,与先太中宪公为予兄弟折箸之年正适相等,予因抚卷叹曰:是岂彼苍有意欲致令父子分,若子一如,祖之分父且欲儿辈之效,乃父以诏及祖隐,示以传家创守有先后......开始。

    “训言”详细记载其父禹木公祈雨救灾、鬻产助民,以及五十年后他自己赴秦路过延长县时,当地百姓如何夹道欢迎,争先恐后欲见其尊荣。即想与前县令三异公儿子见一面的热闹情景。和如今东台安丰镇,高调纪念一百年前,廉政爱民的盐场大使仁芬公字季郁一样。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月,湖广督抚议罢兵裁响,消息一出,标兵群起激愤,二十二日标兵夏逢龙在武昌聚众起事,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巡抚柯永升投井死,布政使叶映榴自刎身亡,总兵许盛中箭败逃。夏逢龙率兵接连攻占嘉鱼、咸宁、武昌、蒲圻、汉阳诸县。六月初三日,康熙帝派兵征讨。七月初二日,夏逢龙部在应城一带被清军重创,退往德安。七月十五日又大败。十八日,清军收复汉阳,夏逢龙逃至黄州府。二十日,夏部黄州总兵献城降清,夏逢龙被擒,磔斩军前。

      夏逢龙起事时兵燹四起,很快波及汉阳府城,年逾八十的禹木公退避丰乐里(柏泉)。鹤湄公冒死赶回,催促禹木公连夜租船北上,这才躲过一劫。一家人在逃兵燹路途上所见到的事,和一路上坎坷离奇经历也一一记录在册。

      该“训言”共计四十七页,除记述其父中宪大夫禹木公的部分经历外,还记述了清·康熙年间,汉阳府城、丰乐里、北乡一带,世家士族德望乡梓的生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事实记录,对了解研究康乾盛世时的人和事、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及发展、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均具有很深的参考意义和历史价值。

      还一段有趣的事在此值得一提:每次翻阅“五知莊训言”都小心翼翼,生怕对其造成伤害,从未发现夹缝中的秘密,直至今年(2017年)秋。这次省组织编辑《荆楚文库》,要收录众多张氏先祖著作,我们准备将其暂分为三大部分“入库”:1.叔珽公撰写的《厀啸诗集》、《厀啸文集》、《倚云楼集》《徽州府丞张公年谱》;2.三异公撰写《廿一史弹词註》、《来青园文集》;3.所找到先祖书籍合成一部。例:鹤湄公《五知莊训言》、先振公《禹贡水道便览》、灏睿公《张氏诒谷遗集》、敬亭公《张氏墨存》、《汉阳县识》、《春秋分合纂》、季郁公《怀清斋主人未是草》等。

    上述三部先祖著作的简介,均请“东西湖文史办”主任张明祥同志来撰写。在他写完第一部,作手整理第二部时,发现《五知莊下训言》缺二页。等家兄从日本回,我们立即逐一对阅。无意间,从该文的夹缝中,掉出一张钤有印章发黄的宣纸,这是七十七年来从未见到的。

     从印章所钤年代看,应该是从康熙(年)一直延续到光绪(年)。“训言”中掉出的不速之“客”,看来,可能是,收藏“训言”的先祖,自己逐一钤在宣纸上的。是遵照规定,还是......现无法考证,故不得而知。

       如果上述判断正确的话,那此“训言”三百多年来的收藏脉络就清晰可见了。

      为了捋顺印章持有者之间的关系,特请出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三续《张氏家谱》,照谱核实准确无误。奇怪的是,所钤印的这张纸,竟有两处被挖!从所挖的切口看,此举并非草率,是相当慎重的。依照印章大小比例,切口方处是一枚印章,长口处,可能是二枚或三枚。不管是二枚还是三枚,当初为何将其挖掉,令人百思不解。这一悬念,待智者前来进一步来考察为妥,在此不下定义。

      从留下(没挖)的钤印看,分别是:张坦麟、画臣、张坦議、密斋、张任大、光廷、张承诏、景廷、张行恕、如心、蘭有秀兮菊有芳、瓢衢共计一十二枚。

       钤印人与伯琮公之间的关系,从《张氏家谱》中的脉系来看,其顺序是:鹤湄公之子坦議公字清臣、坦議公之子任大公字宏图、任大公其子承柏公字雲槎;在此要提的是,承柏公是承诏公字景廷的亲哥。行恕公字如心,乃承诏公孙子倚榘公字中立的嗣子。这样一来,从坦字辈到行字辈珍藏人就非常清晰。      

      坦麟公虽是鹤湄公弟弟别麓公儿子,却是雍正十二年(1734)柏泉三甲张氏第次二次续谱的组织者。想必坦麟公在辞官去蔡甸租房前,将“族宝”归还给其兄坦議。光绪二十年(1894)第三次续谱组织者行简公字敬亭再次获得保护“族宝”的权利。按序下传也就顺理成章。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仁芬公修祠堂、组织续《景贤谱》、将汉口双墩最好的二百亩旱地上准备重建《张氏通族祠堂》......这样保护“族宝”的重担又就落到他的肩上,后传承给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嫡长孙(家父)世模公也就不足为奇。

       如此看来,“族宝”总是由德高望重的贤者能仁,知白守黑的智者来承担保护责任,这是先祖初衷,还是一条没行文的执行规定,看来只有待人细想了。


IMG_0000.JPG

IMG_0027.JPG

“五知莊训言” 首页夹板和尾页


      DSC00597 - 副本.JPG
      “五知莊训言”夹缝中的“秘密”



注:伯琮公拟定的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四次世语”:坦任承先榘  行仁啟世昌  传家崇德礼  华国进贤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