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琴声,淡淡檀香,伴一壶香茗。李冰的茶画室,总会让人有一种穿越之感,仿佛从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突然就“掉入”到一个宁静惬意的世外桃源——
茶画为媒,交流真性情
李冰的花满庭茶画室开在东兴区大千路。这一间由紫砂、书画、琴音、茶香以及老式旧家具等组合成的茶画室,其实并不对外开放。
1974年生于内江的李冰,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内江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内江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师。他习画二十年,善山水、花鸟、中国人物画,近年时有作品参加省市及国家级专业展览或被各类艺术机构收藏及发表。
而他的茶画室,就如同他的画风一样,悠闲惬意,清新雅致。
水开了,斟上一壶茶,茶香在水里慢慢散开。李冰欣赏着小巧古典瓷杯中绿波荡漾的茶汤,细细品味,深深回味,似乎在静心体会每一泡所带来的惊喜。
“茶道与画道,追求的都是返璞归真的平凡生活中的感悟。”李冰缓缓道他的茶画情缘:“说实话,我爱上茶,不是茶本身,而是茶具特有的文化原素让我好奇,着迷,从而从开始买茶具到爱上品茶,支撑这一切的不是有多高的茶文化,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情趣占了上风。画画与爱上茶道是同样的道理,先有情,有趣,再去练习,去体悟感受画画带来的乐趣……”
李冰认为:“‘道’者往往与‘精神’或‘修养’相联系。就绘画而言,本属于书,随历史文化的变迁,逐步演变成个人的情感寄托、个性张扬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茶道,画道,两者皆属于精神文化活动,带给人是放松、愉悦状态。无论是喝茶、作画、赏画,都以全身心投入,与茶或画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对话,通过物我之间的相互融通,去感受人与茶或画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一种精神对话和养生修行。”
“闲”字着手,功夫在画外
“画画是与自身心灵成长相配合的过程,目前,我追求的画风在于一个闲字。一个闲字,其背后的神韵及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心领神会的一种境界。”聊到随性处,李冰拿出一幅小型侍女图介绍说:“一幅画,好与不好,不在于它的尺寸大小,这幅虽然小巧,但显得特别精致有韵味,整个画面,笔墨不多,一侍女站立于芭蕉叶下,简约几笔传达出一种风气飘逸、似闲非闲的空灵感,人物造型古雅,立意淡远,耐人寻味,我取名为‘闲静的日子’。”画的虽是古人,但意境也暗示和流露出李冰内心追求的心灵之道。
接地气是李冰绘画观念的重点。他认为多彩的生活丰富着人的感情,也激发着人们的灵感和创作激情。“不带画架,不写生,只去为了玩而玩,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有了体验,下笔才会有质感。上次,我与画画的朋友去威远乡村采风,别人低着头,忙着画画,我就像儿童一样到处跑,满山跑,只想感受春天的乡村,结果在一家乡村屋前看见一条狗,模样长得很好看,我处于本能连拍了几张,也拍了很多有特色的风景,后来大家在另外的地方要求每个人画一幅画时,我就把这条农家小院前的看家狗在画上‘移植’到一棵美丽的乡村树下,因为有感受,过去的基本功也在,所以几下就画好了,而且很生动,很有趣味,这也是朋友们喜欢的一幅乡村写生画。”
类“苦行僧”,悟平和意境
李冰在随性的谈话中道出画画是苦行僧的事,不管一个人内心有多少领悟,你总得要去画,要去落实在纸上。状态好时,有时甚至可以关在室内一个星期画画,没有注意到对身体带来的损伤。
“有段时间我住了14天的医院,那段时期虽然没有与茶与画会面,但内心的领悟一点不比平时少多少,一个人在一个处境下才会懂得一些道理。”李冰说,“平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字眼就是在那段住院的日子,让他充分吸收并有所感悟。
“平和”里面的内涵很深,做人做学问都在里面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李冰细细讲述自己的感悟:“平和放在茶道中表现为朴素简洁,纯任心性,不造作,随意之境而心神会合;平和放在画道中则表现为心无挂碍,随性而为,以超然之心,纵情挥写而营造画之意境。所以一幅好的画境,往往亦是茶境。你看许多古人的画,只是一座孤亭,一湾湖水,或者一抹远山,极为荒寒孤寂,画面自然平和,不着痕迹,莹洁素雅,不沾尘烟。这样的绝尘静谧之境,就是平和心境修行出来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