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纪委日前通报了5起近期查处的贪污腐败典型案件,大到局长,小到村支书,挪用公款,公权私用,花样百出。基层干部视农业奖补资金为“唐僧肉”,视基层建设资金为“香饽饽”。在中央反腐倡廉重拳出击之际,反倒是基层干部无视党纪国法顶风作案,打着群众“救命钱”的主意,这样的现象实在令人齿寒,亦发人深思。 这些党员干部虽然职位不高,但贪腐数额惊人,由于身处群众中间,他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渠道以权谋私,雁过拔毛,大肆贪墨。这样的违纪行为性质更恶劣、危害更严重,更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那么,在我们反腐倡廉力度如此之大的今天,到底是什么漏洞给了“小官巨贪”的滋生空间? 我想因素是多重的,基层干部宗旨意识的不到位、制度体制的不健全、监督渠道的不通畅、政务工作的不透明、官本位思想的不动摇······ 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深刻的意识到,在脱贫基层,在改革一线,“小官巨贪”是致命的。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扶贫资金更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基层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必须精打细算,加强监管,公开去向,决不允许跑冒漏滴,挥霍浪费,挤占挪用。 那么针对这些漏洞,作为基层干部,就要禁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要在畏惧法规制度面前历练自控能力,时刻视法规制度为悬在头顶上的“三尺利剑”,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作为政府,就要加强监督惩处力度,保持高压事态,达到“不敢腐”,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达到“不能腐”,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做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道德防线,达到“不想腐”。 小官虽小,腐败即大。基层筑牢廉政防线迫在眉睫,必须内外结合,内部基层干部树立崇高政治理想,外部法律制度加强约束,共建清廉基层,共树清正之风,共享改革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