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49|评论: 3

健康睡眠产业千亿市场尚待挖掘,智能睡眠产品占88%,睡眠服务仅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5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想失眠?那我只能失业。”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2017年8月的数据,由于上班族睡眠不足导致缺勤或未达到理想工作状态,美国一年损失了120万个工作日,其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和死亡风险增加等情况造成了411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疾控中心早在2015年就疾呼:“睡眠不足已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有危就有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睡眠问题是时代病,现代白领的工作压力使人们开始愿意为“睡眠”买单。

Maria在马德里开了第一家午睡咖啡厅,顾客可以选择在扶手椅 (US$1.7/30min)、双层床(US$4-5/30min),或是私人房间(US$8/30min)休息。咖啡厅还提供睡衣、拖鞋、毯子和一杯咖啡。无须自己设定闹钟,服务生会在指定时间内轻声地唤醒你。

台湾约有200多名睡眠技师,工作为观察睡眠障碍者的睡眠状态,记录其呼吸、脑波、手脚移动等生理状况。技师资格须取得睡眠学会认证,背景以护理师、医检师及心理师为主。主要工作时间是一整个晚上到到隔日清晨。

这些看似奇怪的商家和职业都是在“睡眠经济”中应运而生。

全球睡眠医疗由产品和服务两大市场构成,2015年睡眠医疗市场的规模为2540.9亿美元,其中,产品市场占整体市场的88%,服务市场占12%。

为观察睡眠管理行业,动脉网采访了若干创业者,发现睡眠医疗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从医院睡眠中心到服务机构均有涉及,而关于睡眠的产品更是鱼龙混杂,大到家居家电,小到手环纽扣,因此本文仅将睡眠管理、睡眠监测中的最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智能硬件及移动应用作为观测对象,并将这一类产品归类为数字化健康睡眠产品,以期更多地呈现这个行业的一些细节。

认知和技术推动睡眠医学发展,健康睡眠产业逐渐兴起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统计,北美是全球最大的睡眠医疗市场,2010年北美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580.8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802.9亿美元。

2010年欧洲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558.5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767.3亿美元。

韩国睡眠医疗产业方兴未艾,2010年市场规模为95.9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137.2亿美元。

在日本,2010年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145.6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203.3亿美元。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睡眠研究在美国已经成为热点。1953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对睡眠脑电活动的监测,发现了快动眼睡眠(REM),并证明其与做梦有关,此后,从人体睡眠周期性中,又发现非快动眼睡眠(NREM)包括由浅入深的四个时相和REM交替进行。

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这两类病症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国民的失眠发生率为38%,而据兆观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建军提供的数据,老人是呼吸暂停病症的高发人群,比例达40%,此外,儿童、成人发病率各为20%。随着睡眠医学的普及,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也逐渐被认识。

就早期的睡眠医学而言,在国内认知度相对较低,这一点体现在医院和学术会议上,在许多大医院,睡眠问题被分发到神经科、耳鼻喉科等,患者体验较差。

蜗牛睡眠创始人高嵩认为,睡眠产业的发展一是基于认知,二是基于技术,而2016年以来,国内对睡眠医疗的认知是突飞猛进的,“2015年的时候全国大概有12场学术会议,然后在2016年的时候大概50多场,2017年有70多场专业学术会议出现”,包括在美国的消费电子展ces也从2016年开始单独开辟了一片叫做SleepTechnology(睡眠科技)的专区。

同时,睡眠中心也在越来越多的医院独立成科室,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均开设睡眠中心。

目前,就我国而言,睡眠市场呈现纷繁复杂的状态,包括睡眠家居产业、睡眠健康产业、睡眠服务产业等。除了床垫、枕头等寝具以外,改善睡眠的保健类产品、治疗睡眠障碍的医疗产品和技术等多个层面也包含在内。

其中,健康睡眠产品大致分为两条线,一是改善睡眠产品,二是监测睡眠产品,在监测睡眠的产品中,又分为医疗级监测设备和非医疗级设备。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 2015年涉及改善睡眠产品行业细分市场为2114亿,截至2017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包含寝具、家居等)容量已经达到10000亿元。“睡眠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块大蛋糕。

有专家预测,睡眠或将成为继饮食和运动之后的第三大可催生高利润产品的健康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苹果商店内,以蜗牛睡眠、萤火虫睡眠、小睡眠、白噪音等为代表的助眠APP已超过10种。

与2014年兴起智能手环功能相同,部分APP同时具备利用音频采集、体温采集等技术测量睡眠时间、区分深睡短睡时间的基础监测功能。

不同的是,此前的智能手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人体的手臂动作来判断睡眠时间长短及质量,不具备参考价值。

诸如Sleepace享睡等类型的健康睡眠产品则是以心率变异(HRV)技术及呼吸、翻身等指标分析睡眠状况,希望延续的是从医院场景到家庭场景的持续监测和长久监测效果,虽被被学术界广泛认可,但还未做到医疗级设备的程度。

除了传统的药物助眠方法之外,越来越多利用声音、味道、光感等助眠智能产品加入改善睡眠的产品之列。
http://i4.hexun.com/2018-01-04/192154434.jpg 动脉网收集的部分健康睡眠领域的创业公司及其产品形态(数据来源:动脉网数据库)注:未进入名单的相关领域企业欢迎与动脉网联系

在上述统计中,以智能硬件+App的产品形态占多数,而这一类产品,多被归结为消费电子类睡眠产品。其中,仅有兆观科技的“梦加”睡眠监测仪通过CFDA认证,可作为医疗器械使用。

高嵩认为,蜗牛睡眠的定位是对大众健康普及教育的一类产品,其监测作用仅作为“医疗的辅助”,“对于睡眠问题的识别,我们是本着审慎的目的来看待,尽管我们觉得算法准确度还不错,但我们没有申请比如像CFDA或FDA的医疗认证,这类产品是作为大众对睡眠健康的起到科普作用的产品来进行识别。”

动静科技创始人王众认为,对于自身的睡眠情况,大部分人是通过主观的感受来判断自己的睡眠情况,使用睡眠监测只是一种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他并没有将睡眠监测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而是借助科学方式采用声音助眠和一枚好枕头来解决睡眠的问题,因而有了现在的“云梦枕”。

睡眠监测产品趋向家庭化应用,通过CFDA认证的尚属少数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睡眠产业企业数量约2000家。其中器械占比最高,达65%,其次是药物(约16%)、保健品(15%)和睡眠服务(4%)。器械中的监测设备是所有数据链的前端,在产业链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从文献学科分布上看,睡眠研究涉及了40多个学科,非常广泛,其中最多的是呼吸科与耳鼻喉科。因此,应用于呼吸暂停病症的监测产品,其实质也属于睡眠医学领域的设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这个...偶昨天就看了....
发表于 2018-1-10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收集资料滴...

发表于 2018-1-10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反了反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