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昊,男,风姓,名挚,又称小昊,亦称少昊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七任帝。其祖辈是五任帝太昊,父辈是帝太昊的次子该,也就是史书上说的金天氏。其母是女娲氏族的首领,称作皇娥,又名书戚,其工作是负责在璇宫对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观测。每天夜里,她一边观测天象一边用麻纺线制作准绳,而她观测天象使用的器具则称作璇玑玉衡。玉衡是一种类似于竹筒的玉器,把玉衡放在眼前,通过玉衡的窥管可以准确地观察到星象移位情况。皇娥观星寂寞时,便吹玉衡的圆孔,玉衡便发出十分悦耳的音乐。因此,有人又把玉衡称作箫。于是,后人就把皇娥作为乐器‘箫’的发明者。 又因古人把观测天象的院子称作‘天井’,故后人又称她为井神。所以,民间画像流传至今,井神一般为吹箫女子。后来,皇娥在穷桑(今山东曲阜市东北)结识白帝太昊之子金天氏,并在云水苍茫的西海岸边完成了神圣的交合。 [size=+0]师嬟四十二年(戊申,公元前7573年),皇娥于稚华之渚(即华渚,今山东曲阜境内)生下少昊。故少昊从母亲姓戚。因少昊生于穷桑,故史书上又称他为穷桑氏,亦称桑丘氏。后来,少昊承袭父亲金星氏历法,并发扬光大,又被尊称为金天氏、金穷氏。 [size=+0] 昊嬟三年(丙申,公元前7525年),帝昊嬟因意外事故去世,少昊被族人推举为帝。即位后的他,定都于自己出生地--穷桑。[size=+0]少昊执政时期,除全面继承太昊时期所创造的一切成就外,还进一步发展了八卦历。少昊有两位重要的妻子:一位是女娲氏族的女子,名羲和,也为‘日御’,即中国的太阳女神。她生了十个太阳,所以,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因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少昊另一位妻子是亚陵氏族的女子,名叫常羲,也为‘月御’,即中国的月亮女神。她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羲和、常羲后来发展成为两大部族,为当时伏羲女娲政权的重要力量。少昊命羲和主日,常羲主月,以璇玑玉衡、窥管诸仪器观测天象和日月运行的规律,调整历法,指导臣民的生产和生活。其实上述传说真相应是:少昊执政时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木星十二岁周期和每年为十二月的新历法。少昊的十二月历法规定,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年为十二月,每月为三十天,过年五天。 [size=+0]十二月历法是少昊的妻子常羲根据观察表木晷影长度变化和月亮圆缺规律而推算出来的。她认为每年十二个月更符合自然规律,而且十二个月正好与十二地支相配,更便于时间的记录。[size=+0]《山海经》与《大荒经》中也记载了:“常羲生月十有二”。因远古文字甚少,一字含有多种意思,有些字与现代含义完全不同。所以有不了解真相的人,望文生义,把远古史实看成是荒诞的神话,这是错误的。 少昊十六年(壬子,公元前7509年),65岁的少昊卒,其遗体葬在云阳少昊陵(今山东曲阜市东北)。 考古发现:少昊陵古称云阳山,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为少昊的墓地,是中国著名古陵之一。其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形如金字塔。少昊陵现占地24700平方米,内存古建筑17间,碑22通,古树391株。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门、享殿和陵墓,陵墓顶供奉石刻少昊像。陵园内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石刻多座。北宋溯源追始,建景灵宫,奉祀黄帝及皇室祖先,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楹,并在宫前立巨碑2通,但在元末明初时,这些建筑皆毁。 1992年,在少昊陵前修建碑院,将修复的两块巨碑置于院中碧水畔。西为‘庆寿’碑,上刻‘庆寿’二字,字高1米多,为元代燕山老人补刻;东‘万人愁’碑,上无字,通高16.45米,为中国石碑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