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18年亚洲大学排名。
泰晤士2018亚洲大学排行榜内地前十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
还记得前不久我才写的一篇帖子《 从中山大学本地招生率高达46%说起,川大还是四川人的大学吗?》,在本地招生率超高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统统都进入了亚洲百强名单,咱们四川的骄傲四川大学却不见身影,甚至隔壁邻居西安都有大学入选百强。
在其他双一流大学对本地招生比例极度夸张的情况下,四川省的高考一直处于“地狱模式”。而四川大学作为西南高校的老大,享受着倾四川全省之力的打造和扶持,竟然进不了亚洲百强,究竟是怎么回事?引人思考。
今天就来说说四川教育圈的几个吊诡现象:
1、众所周知,在四川教育资源大幅度集中在成都、绵阳。而教育资源是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又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很大程度体现了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低,对优质生源和师资力量吸引力不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2、长时间以来,四川一些教师(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个学科的教师)搞家教成风,轻轻松松月入上万!周末、节假日搞家教自不必说了,就连周一至周五也有人搞家教。还有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还有教师举办培训学校!甚至有的学校有些老师故意课堂上应该讲的知识点不讲,专门等着娃娃去补课。更过分的是,娃娃一旦不补课,还会使用各种手段打压为难孩子,逼得家长只能跟随大流,加入到补课阵营。
3、成都以四七九中为代表的教育产业,实际上早就有扩张过度良莠不齐的嫌疑。有网友曾经指出,如今的成都市,不仅仅一些地处偏僻街道和小巷子中的中学校,已被改名成了“成都市七中育才中学”,就连远离成都市市区的双流县、新津县、郫县一带,也有不少名称“成都市七中育才中学校”。这些显而易见的加盟式的七中,恐怕一直在误导着成都市的家长,甚至让他们交着高价误入歧途。
4、绵阳走的是教育产业化模式,这种模式比成都的更可怕。明白人都知道,绵阳看似宏大的产业教育的背后,实际上是以吸纳无数周边地区优质教师、优质生源为基础的!而对于周边三线城市来说,绵阳的教育模式简直就在对当地的教育“吸血”!这种以“吸血”为基础的绵阳模式,必然会加速造成周边地区的教育资源流失,最终造成严重的地区间的教育不平衡。最终得利的,只可能是绵阳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受伤的,只可能是无权无钱走向绵阳的孩子!
5、对于公立学校私有化、贵族化,大家也应当早有耳闻了。众所周知,这是成都教育圈、绵阳教育圈,甚至其它一些地方教育圈钻政策漏洞,掠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显然获得了某种程度上官方的默许,甚至是官方的支持!简单说,很多优质的学校,没钱的孩子即使天资聪颖,也很难上到优质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已是赤裸裸地以营利为目的了!营利也就算了,它们还想尽办法挤占公立学校的资源,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掠食者。眼见公立学校越来越挤,资源越来越贫乏,四川教育局,看得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