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外国友人扬言:1年内要吃遍全中国 结果五年了还在四川…………
不禁想问,当初是谁给你的自信
夸下如此海口 
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大中华, 不仅是世界公认的文明之邦,也是扬名四海的美食大国,被延续下来的美食们不仅味道独特,更是各个饱含寓意。
品味品味,不仅要品其味,还要知其意,一年内吃遍中国(我就笑笑不说话  ),一种食物数以百种的烹饪方法就够你吃一段时间了。 仅在四川就停留了4年,足以证明四川美食之多。那个扬言吃遍中国的外国小哥,四川的这道美食你吃过了吗,恐怕你还要在成都杜甫草堂停留片刻去寻觅一下这道美食,不然你真的连吃遍四川的都算不上。
在杜甫草堂,这个笼罩着诗歌气息的幽静之地, 一千多年前诞生了一道让食客们垂涎欲滴的四川名菜——“五柳鱼”,有食客会问:在杜甫草堂做出来的鱼,为什么要叫“五柳鱼”呢?其实,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760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漂泊到了四川,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搭建了一座草堂用于居住,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旅游景点“杜甫草堂”,草堂周围风景如画,浣花溪畔绿竹依依,佳木葱葱,杜甫在穷困中常与朋友在此地吟诗抒怀,或与邻居对饮相谈,到也不以为苦。
(果然是诗圣居住的地方,如此的幽静,小伙伴们有空来草堂看看哦 ) 一次,杜甫听闻相交多年的好友要路过成都返回故里,便写诗邀请文人朋友们一起来家里小聚,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舍南舍北皆青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撙酒家贫只旧酩。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哇,原来这首诗是邀请客人来小聚呀 )
在信投出以后,朋友迟迟未回复,杜甫以为朋友没有收到邀请书,也就不抱希望了。一天杜甫看着毛毛细雨中的草堂美景,不禁诗兴大发,作诗之余,朋友们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杜甫喜出望外,忙邀朋友们进屋寒暄。时至中午,杜甫想要好好招待一下远道而来的朋友,但又想到家中生活拮据,没有佳肴可以款待,怎么办呢?
时机总是刚刚好,家人冒雨从溪里钓起了一条大鱼,杜甫心想  ,我一定要用这个鱼做出一道美食款待我的朋友,于是立马拿过鱼来,亲自为好友烹饪了起来。
他开膛把鱼洗好以后,加上佐料就放锅里蒸上。蒸熟以后,又把当地的甜面酱炒熟,加入四州泡菜里的辣椒、葱、姜和汤汁,和好淀扮,作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再撤上香菜就做成了。
看起来好诱人,是不是开始流口水啦
鱼端上来以后,不一会就吃完了,众人觉得此鱼酸、甜、辣味俱全,还伴有酱香,吃来别有风味,问其名称,杜甫笑道:“家常小菜,还未有名字。大家都是文人,起个名字应该不是难事。”。众人你一言我一句,都在想着为此道菜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有的说叫“浣溪鱼”,有的说干脆叫“草堂鱼”,更有人说叫“杜甫鱼’,莫衷一是。杜甫沉吟了一会,说道: “这鱼背上有五颜六色的丝,形如柳叶,干脆就叫‘五柳鱼’吧。我非常敬佩的先贤陶渊明,采菊东篱,弃官隐居,人称‘五柳’先生,叫五柳鱼也表示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五柳先生都说好,你还不动身来品尝一下?
众人听了,觉得此名很有诗意,五柳又与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号相契合,无不称妙。就这样,五柳鱼在文人们的字里行间得以流传,形成一段佳话,又凭借杜甫的名人效应,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成了成都坊间一道味道鲜美,有富含寓意的佳肴。
越看越饿,不行,我要去吃一盘“五柳鱼”了
“五柳鱼”的来历就是如此,其实我们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更多的应该了解一下美食背后的故事,正如“五柳鱼”的故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杜甫在草堂觅得一方静意,吟诵自己喜欢的诗,就像他崇敬的陶渊明先贤一样,杜甫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所以希望用最好的食物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 “五柳鱼”寄托的便是对于先贤的崇敬,也是对朋友的感谢。
再次想起了那个扬言要一年内吃遍中国的外国小哥,你来草堂吃过“五柳鱼”了吗?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你看,这里不是草堂吗,走,哥佬倌带你去热闹的草堂吃正宗的“五柳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