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的成都刚需家庭购房将享受优先摇号政策 本来不想写这样的标题,也不想吐槽的,就算成功发帖了也未必有用,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今天下午成都市房管局发布了刚需优先购房的政策,如果能真正的确保是对住房有刚性需求的人群,在摇号和分配政策上给予支持,所有人都应该是支持的,但是成都市房管局就在这个刚需的认定标准上装着明白装糊涂。成都市的这个住房刚需要好政策确让人气愤。从其发表的内容来看,有一下两个弊端: 1:纵容炒房 2:误伤改善刚需 对于上面的两个问题一一分析: 1:纵容炒房 众所周知,目前全国的住房是没有联网的,无法查询到购房人的外地住房信息,并且现在大专大本的人一大堆,走在街上,随便扔一块砖头,砸到不是大专大本的人,那个有点难。 对于在外地有房的,又是本科以及以上的人多的是。位什么不能在这一方面加以限制,比如可以加入如下的限制条款: 1:在成都市落户后的人员,必须拥有两年社保 2:如果没有两年社保,但是确实是真心实意的愿意在成都发展,这种人群可以签订协议,加入更严格的限制卖出条款。比如:取得产权10年或者8年之类不准卖出。如果确实因特殊情况需要卖出,对于增值部分收取超额税,让炒房无利可图。 2:误伤改善刚需 对于家庭面积较小,一家3代人挤在一个小户型里面的人群,居然认定不是刚需。如果这个不算刚需,那么外地来炒房的算?就像在成都工作多年,好不容易买一套小户型,有了小孩后,和父母,孩子,3代居住在不足人居面积的房子里面。像这种连一代人没有一张床的人群,不应该给予支持吗?让这群人做为普通摇号人?把棚改户(10%)选剩后,所谓的部分刚需选剩下后(50%),差的那些留给这为成都奉献贡献的刚需人群吗?你们这些官员的心不痛么? 这么明显的漏洞,连我等屁民都能一眼看穿,成都市房管局的一帮过五关斩六将,公务员录取百分比为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精英群体群体,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如果明知道是这样的,还出台这样的政策,其目的,其居心是什么?成都市房管局根本就不管不顾这些,直接把外地炒房人员划分为刚需群体,挤占本地资源,炒高房价,究竟是图的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