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认领协议即可养花种菜
“这个小番茄是新品种,维生素含量更丰富……”位于广福桥街32号院旁边的馨福农庄又热闹起来了,这里聚集起一批居民及志愿者,他们在农耕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农耕知识,分享种植经验。这是由爱馨广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的“馨福农家乐之播种春天感受馨福”生态农耕践学活动,小小的一块绿地承载起了广福桥街32号院居民关于春天的梦想。
传播环保理念 居民爱上种菜
春天的馨福农庄,格外吸引大伙儿的目光。 爱馨广福服务中心邀请了专业老师前来为大家开展农耕实践培训,从土壤如何处理更适合植株的生长,到现场实操并讲解翻土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还有如何施底肥等,大家学习起来劲头十足。同时在这里大家还分享了科学的种植经验,来自院落的园艺爱好者李阿姨就特别介绍了如何运用蔬菜烂根等天然的“加油站”来为土地增加营养。  “这些烂了的菜叶菜根经过一到两个月的发酵处理,会成为天然的土壤加油站。”环保实用又健康,一举多得!大家纷纷为这个“环保加油站”点赞。在生态农耕践学课程上,现场居民纷纷上前将土壤表面的枯叶捡到垃圾袋中,然后开始翻土、撒生石灰、施肥。
孙阿姨夫妇是农庄里的积极分子,去年农庄认领项目刚开始启动,孙阿姨夫妇就兴冲冲地签下了馨福农庄的认领协议。孙阿姨说自己刚开始在农耕筐里种植的是折耳根,但由于不懂太阳光照和蔬菜的生长关系,结果看着别人筐里的红萝卜长势良好,而自己的折耳根却长得又黄又蔫,怎么都种不活。后来中心请来的农耕老师建议她在自己的农耕筐里种些茼蒿菜,很快筐里的蔬菜便开始抽芽发新叶,孙阿姨也终于找到了信心,茼蒿菜的种植成功,让孙阿姨陆续又种了小白菜和木耳菜。小白菜收获了,煮面的时候,孙阿姨的小孙女就会自己剪一些叶子放进去,家人的支持让孙阿姨找到了种菜的乐趣。
垃圾场变绿地 饱口福又饱眼福
充满欢笑的馨福农庄在过去可不是这样,32号院自治小组组长王元弟介绍说:“从我2001年到广福桥社区,32号院旁边那块空地就一直是垃圾场。大家都往那儿扔杂物,臭气熏天、又脏又乱,看到心烦!”居民们为此感到头疼,多次向社区反映。2017年9月,社区垃圾场改建项目正式启动。 在社区的号召下,居民们纷纷加入到这场社区环境治理的改造中来,清理垃圾、搬东西、装扮农场……一个月后,“馨福农庄”基本完工。
对社区来说,最困难的不是环境面貌的改变,而是如何维护好农场,不让它再变成垃圾场。去年11月20日,“馨福农家乐”正式开园,举办了蔬菜认领、农耕体验等活动。居民纷纷加入到蔬菜认领的行列中,“第一批种植的蔬菜有白菜、花菜、红油菜、芹菜……现在又加入了更多的应季时蔬:萝卜、折耳根、菠菜、卷心菜等都已慢慢进驻我们的小农场了”。作为农场管理人的王元弟说:“所有的费用都由社区承担,居民只需要在这里认领蔬菜,按时来浇灌打理。”
一批时蔬成熟就要赶紧再种一批,社区居民小组总是及时地组织居民播种和认领,安排工作人员帮助不会种植的居民。 蔬菜成熟后,居民可以自取,给自己的餐桌加菜。没有认领完的蔬菜,社区将会给贫困户送去。 “馨福农庄”的建成,使广福桥社区居民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