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遵循传统文化、依照家族礼序而打造的世家官宅更容易为北方市场所接受,比如行业公认的有泰禾院子系、绿城桃花源系,都主要主攻北方市场。
中德麓府这个来自南方的项目却打破了这种“地域局限”,启承中式贯通南北。将中式官式建筑的形制与现代材质工艺巧妙融合,不仅打造出纯正的中式传统建筑,而且还收获了来自全国市场的认可,同时为中式建筑树立了新标杆。
(中德·麓府实景)
建筑有标杆
外承筋骨,融南北中式建筑之根
中德麓府的每座院落布局都遵循着典型中国建筑礼制,大到层层递进的进门礼序,小到雕花的纹理图样、屋檐上脊兽的排列顺序、门口左右一公一母的福瑞神兽、筒瓦和板瓦的升级、瓦当与滴水的错落,皆法“府”之尊贵。一石一瓦、一雕一刻都有讲究,门庭知礼序,建筑见威仪,于府院之中参悟天地。
(中德·麓府实景)
中国自古有“门脸”之说,一家府院的“门脸”,直接彰显着府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官级品阶。 “宅以门户为冠带”,门亦承载了中国人高深的寄寓:“一门七进士”、“名门之后”、“书香门第”、“门当户对”。以中德麓府大有来头的垂花门为例,可以窥见中式建筑“深根”的一角。
古时有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若要细说,中国古时大户人家居住的院落一般都有两重院落,甚至更多。而“二门”就是院落中,连接内宅与外宅的唯一通道,俗称垂花门。
(中德·麓府实景)
对于以传承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为初心的中式府院系建筑——麓府来说,垂花门是必须攻克的一道关卡。
2015年10月,在经历了1年多时间的数易其稿后,中德邀请了6家国内顶级古建团队开始对垂花门进行实体打样,又从建筑的细部工艺、材质和色彩进行了调整,从细节入手,仔细推磨钻研,最终历经3次实体打样,耗时两年,耗费近千万研发资金,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麓府垂花门。
时间是建筑最好的朋友。中德麓府想到了,而且做好了。
人文有标杆
内承精神,聚凝传统文化之魂
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中德麓府的“根”,那么更引人关注的应是中德麓府建筑中无时无刻在传达的内在精神,即传统文化之“魂”。
(中德·麓府实景)
在这点上中德麓府的处理方式与新中式风格稍有不同。从某种角度而言,现代人其实是最大的矛盾体:
一方面,是“入世”和“出世”的精神矛盾,即从骨子里希望融入社会,但又希望回家能独拥一方宁静。另一方面又是“传统”和“现代”的精神矛盾,现代人喜欢传统的中式建筑带来的美感,但又不愿重归“男耕女织”的生活形态。
对此,中德做了大量将传统人文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巧妙设计,如“法古而不食古”的建筑用材。中式建筑的用材虽然在当时位列顶级水平,但于多年后的今天却有诸多“不合时宜”之处,尤其与现代生活习惯与需求有所冲突。为了更好地让秉承理想人居的家族院落传袭下来,中德潜心考究,针对传统中式木质房屋易燃易腐蚀的弊端,进行了颠覆性的设计。
(中德·麓府实景)
在中式建筑使用最多的木结构上,中德麓府的府院产品选择了高科技复合木材:经过8000吨高压,以普通木材为芯、珍稀红木巴西花梨为表,一次性加工成型,不但具有堪比楠木的高密度和高强度,还具备了耐水、防裂、防腐、阻燃、防白蚁、防虫蛀的特性,而在触摸手感、敲击音质、嗅觉味道等方面,与珍贵的原生红木如出一辙。而仅是找寻完成这种工艺的制木供应商,中德就耗费了超一年的时间,考察供应商超过120家。
通过对府院产品的“内外兼修”,中德麓府让用家既能住得舒心,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传统文化的神韵,避免出现你站在中式庭院里却看见钢筋水泥的“出戏”感,以此来达到主人的气格和所处的宅院浑然一体。
(中德·麓府实景)
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信,正是希望人们能回归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之中。中德麓府正是以这一点,牢牢地抓住了国人的心。“在风和日丽天,抑或月朗星稀夜,坐拥寂静的坊巷与围合的庭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人对于生活情怀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这说到底也正是中国人的乡愁。
一个份“府院情”,一片“府院魂”
中德麓府——颇具创新精神的中式宅院建筑作品
在中德麓府眼中,“府院情”既指人与人情感联系的关注与回归,比如亲情友情;也指每个人自身追求的情怀,比如家国情、文人墨客对传统文化的向往情怀。
中德麓府希望通过建筑重拾人们对家庭尊重、邻里和睦、乃至传统家国情怀的重视,他们深知唯有小家和谐才有国家兴旺,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此,中德麓府的每座院落布局都有讲究,它们阡陌交通的布局在这片土地上,彼此间既保持私密性又巧妙相连,仿佛可以对话,让人找回往日的邻里温暖;又如项目会规划一片有天有地的精致院落,既可亲友小聚,也是自家种花养鸟怡情养性之地。
(中德·麓府实景)
至于个人传统文化情怀的满足,坦白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上述业主一般,在中德麓府获得如此奇妙的感受,因为如果不是具备一定文化底蕴与沉淀,未必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建筑语言、观赏趣味、格局设计、甚至木材的色彩选定,都大有乾坤,随便举一例,中式建筑屋顶的走兽都有其特定的数量和含义,你若不知,自然只是看看而已。
对喜欢中式建筑的人来说,中德麓府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房子本身,它一楼一阁的距离尺度,实际都蕴含着进退适度的处事哲学,这种智慧的碰撞与默契,便能让人产生“人居合一”的禅悟体验。
(中德·麓府实景)
如果只有纯粹的“府院情”,中德麓府还算不得顶尖高手。毕竟富含中式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并不少,为何偏篇中德麓府才能实现当下时代的“人居合一”?
这便要论及中德麓府的另一个关键词——“府院魂”。不同于其他中式建筑一味模仿,中德麓府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创新式的加入了现代技艺,让看似遥远、不实用的中式建筑在现代生活中更易于接受、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德麓府将这种“府院魂”阐述为精进与创新,让传统建筑可长久流传与保存。
典型的例证是,项目的木结构用料,为了既能在形制、嗅觉上最大限度还原传统美感,又能在实用层面保持耐水、防裂、阻燃等特性,均经过了专业技术的特殊处理,一次性加工成型。这正是传统文化审美与现代居住需求的完美结合。
(中德·麓府实景)
于中德来说,打造麓府已经不是在修房子,而是一个值得留存的作品,它脱离了户型、精装、总平、景观等常规视角,变革性、前瞻性的提供了一种新视角——理想中的居住——在满足实用属性之外,还能彰显自我价值与气质。
经过30年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什么样的房子或居住方式才能真正触动人们内心对居住最初的·?在此前的30年,这都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敢于冒险。
而中德麓府,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老成都熟悉的人情味,以及久违的成都生活回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