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青人哀叹:理想还来不及张扬,就已经坠入了物质糊口的艰难。读了十几二十年书,终极与最初的目标退化成在城市拥有一套屋子。
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20多年,同时也是全国大中城市房价普遍上涨的20年。一二三线城市房价持续大幅飙升,有房者和无房者明确划分了两个不同阶层,成为二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无房者蓦然回首不仅是爱情无处安家,无房者灵魂和肉体也无安身之处。房价在国人心中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抛开高大上的数据,撂下晦涩诡异的数据图,仅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聊聊高房价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冲击: 1、读书变得无用 当今社会,读书上学显然没有买房管用。20年来房产的疯狂上涨早超过了一般白领的收入增长。有的孩子自打懂事就开始惦记家里的房产了,有钱的还要催父母早给他再来一两套,这也不怪孩子,谁让房价涨这么快这么猛?现在年轻一代买房子普遍需要家庭帮助,往往是一人买房,全家养房。 2、工作变成副业 中国高房价存在着暴利,吸引了一大批炒房人,并且基本上是毫无风险,买了就赚,如果一个人手中有房子,特别是有几套房子,他就可以什么工作都不做,坐在家中收房租就足以维持乃至挥霍一辈子。 3、爱情变成功利。 爱情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听到这个话题似乎就很美好,令人充满向往。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房子居然成为爱情里面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再风华雪月、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得经得住高房价的拷问。其实,也不难理解,谁也不爱让自家女儿过流浪生活! 那么问题又来了,女儿到底是嫁给人,还是嫁给房? 爱情在反复拷问下,也往往选择现实。即便女孩义无反顾,女孩母亲怕也难答应,于是当代的爱情,多是一种最保险的经济选择,其实已不能称之为爱情。哪怕男方DNA多好,咱闺女不稀罕。歪瓜裂枣,有房就嫁。 4.亲情爱情 房价这么高,为了物质层面的生存需要,一部分人为争夺房子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所一直重视的“孝悌”伦理思想,重利轻义,因为一套房子在当下中国社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一个特别重视家庭和睦的社会,孔子讲“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连自己养的畜牲都有给养,何况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呢?如果不是房价如此变态地高,又何至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