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寨,位于恩阳区恩阳镇老场后山顶。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先后四次购地逐次扩建而成,其寨三面峭壁,只一径入寨,入寨处建有石墙石门,门前8米处凿池蓄水护寨。池边崖壁上阴刻隶书“云龙桥” “金城汤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凿,字泉居士书。
相传明朝时期,陕西人姓名文治,考取进士派任四川为官,到任不久,托人给家中捎回四川红花二斤,以表孝敬父母之心。其父拒收回书赋诗一首:“家中平安告尔知,谷麦岁入小有余,丝毫不用蜀中物,好做清宫答圣时。”文治看后,深受教益,父亲教导铭刻屋内,誓作清官,以慰慈心。明朝后期宦宫专权,官场腐败不堪,张文治的想法官场中的现实格格不入,使他心灰意冷,于是弃官不做来到恩阳镇方昌阁隐居。文昌阁东边山梁上有一岩洞约八平方米,外面是绿树环抱,里面是冬暖夏凉,他就居住在这岩洞里。每天清晨他在洞外练功,白天在文昌阁为百姓拿脉治病,或上山采药,因为他饱读诗书,精通医理。认识草药数百种。晚间在洞中静座,参禅悟心,生活非常有规律。
一天,一位青年妇女抱着一个不满3岁的小孩,哭哭啼啼对张先生说:“这孩子发烧,烧得烫手,眉眼不睁,先生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张说:“小儿病症有三,吐、泻、烧,有时三病现一,有时三症齐来,只要治疗得法,定能药到病除”。挥笔配了一个处方对青年妇女说:“此处方服用后,定能退烧,你可好好保存,今后小孩有吐、泻、烧症状仍用此方治疗,定能奏效”。妇女拜谢而去,立即煎药为小孩服用,果然烧退。此事传开后,邻近的小孩有些症状均用此方服用,个个见好。
一天,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人,跛着脚来找张先生,他右脚大指拇,不红不肿,但疼痛难忍,彻夜不能入睡。张文治一看说:“其中有一毒块,你要忍痛,给你取掉”。青年人睡在床上,张取出一把明亮的小刀,用白酒清洗,将其右脚大指拇一刀切破,取出一块硬团,然后用草药包扎,不过月余,青年人的脚行走如初了。
一天,一位母亲带上十岁左右的儿子来求张先生治病。其子双耳流脓,听力受阻。张先生说:“这病吃药不管用,他将草纸拧成纸钉,用桐油浸泡后裹上一层草药粉末,塞进孩子的双耳,令耳两天更换一次,更换数次后,耳朵干净,听力恢复。
到他这儿求医的,都治疗必愈,老百姓都称他为神医。
在一个秋冬交替的早晨,张文治提上柳木宝剑出洞练剑时,听到下面树林中有人移动的声响,急步前去一看,一个三十来岁的年青人将一根绳子挂在树上准备自杀,张一手将绳子拉下,拦住青年,指责道:“你这是何为?”这位青年说:“他姓盛名洪德,恩阳镇上正街居住,父母早逝,留有一些家业,与邻居罗姓高贾之女自主结婚,夫妻和好,恩恩爱爱,不料婚后年余,身患疾病,久治不愈,身体困乏,骨瘦如柴,既不能挣钱,养活妻子,反而成了她的累赘,这样活着,不如死去的好。于是背着妻子,只身来山上寻求一死”。张文治听他说完劝责道:“你太不应该啦!人们学说:‘人身难得,佛法难求吗’,你获得人身很不容易,而且人生如梦幻泡影,如电复如露,几十年时间,转眼即过,你不嫌它长吗?患病是痛苦的,人生本来就是苦多乐少,生、老、病、死都是苦,人人如此,何止你一个呢?!”他用手拍拍年青人瘦削的肩背说:“小伙子,勇敢的活下去。”年青人有所醒悟自言自语说:“我怎么办啊!”文治说:“首要是调整你的心态。就是说不要成天都想着自己的病,要这样想,我没有患病,也没有病来緾我,使心态得到平衡。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就医,加强锻炼。我给你一个处方,蜜制成丸,长期服用,每天清晨来这里和我一起练功。这就这么办行吗?”青年人点点头说:“谢谢先生的教诲,照你说的办吧!”盛洪德,天天早起来文昌阁在张先生指导下练功,加上服药,病体逐渐康复,而且学到很多医理,当上医生了,真是久病成良医啊!他夫妻二人感谢张文治救命之恩,治病之德,邀请文治到家作客,多次均被文治拒绝。并对他夫妻二人说:“你们要记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希望你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能够相会,是因缘和合所致,是错综复杂的因果规律运行的结果,不存在什么感谢感激的问题啦!”。
茬苒光阴,张文治来文昌阁隐居又过三年了,他的声誉愈来愈高,拜访的人越来越多。一天在阁内大厅里闲聊,从窗外看去几枝树条在空中飘摇。文治向旁边的人发问;“你们说这是风动,还是树枝在动?”旁边一人说:“是树条动”,另一人说:“是风在动。”两人各执一理,争论不休……正置争论激烈之时,一位和尚哈哈大笑步入厅内,边走边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树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大家一看,来者是恩阳镇新场后面南家洞的住持僧人慧海法师。文治看慧海的神态,听他说话寓有哲理,知道是一位得道高僧,十分敬佩,请他入座,问其:“为何是心动呢?”慧海说:“宇宙万物如何生物?世界如何来的?动植物如何有的?都一由一个根源生出来的,这个根源即是本体。佛说万有本体是心,天地万物皆由它变化出来的。”文治听后深感茅塞顿开,相见恨晚,并问:“法师还有何教诲?”法师说:“我来与你结缘,约你同行,去漫游名山大川,不知可否?”文治说“能跟随大师,三生有幸,不知何时起程?”大师说:“出家人无任何牵挂,说走就走,勿需测定时间。”文治说:“好!”回洞中背上本来简单的行李,随慧海大师上路去了。
文治走后,时值明末清初之时,四川常有兵戈战事,恩阳富庶人家筹款,举人李本善为首,将文昌阁这条山梁建成一个寨子,在二道寨门外凿护寨池一个,刻写“金城汤池”四字,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之军事要塞,遇到兵荒马乱之时,富人家躲进寨子,可避其乱。寨子建成后,因张文曾在此隐居,又受到恩阳镇老百姓的尊重,故取名“文治寨”。尔后,在文治寨的悬崖上刻有“天开金榜”四个大字,下边修建一座书院亦各“文治书院”。清代维新时期,众多学习,及至秀才们,聚集书院集体授课,改变了传诵私塾教学形式,改变了单一的学习“八股文章”的学风,开始研习数字、音乐、体育、美术。文治寨上不仅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同时付出风琴声和体操声。将恩阳的文化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转自:http://www.sharexbar.com/post/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