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多点发力,全面提升法治扶贫水平
精准扶贫,法治先行,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贫困村依法治理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市中区在全区19个贫困村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扶贫,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两个制度,着力增强贫困村法治水平。一方面为每一个贫困村聘请一名法律顾问,认真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普法宣讲、提供涉法事项法律服务、参与产业合作洽谈等,从法律层面为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护航。通过法律顾问的参与,引导贫困村提高自治管理法治化水平,逐步形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村内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在贫困村全面落实村规民约制度,引导贫困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会议、院坝会议、村务公开栏、“村村响”广播开展广泛宣传。围绕村规民约开设道德讲堂,举办婚丧事不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之风等专题讲座,积极引导村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使全体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树立文明乡风。通过坚持执行村规民约,用规章制度维护贫困村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贫困村村级自治能力有效提升。 二是打造两个阵地,着力建设贫困村法治文化。为加强贫困村法治文化氛围营造,让贫困村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思维,一方面市中区在全区19个贫困村分别设立法治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达到近距离时时宣传法律知识目的。同时,依托村办公室设立法律读物图书角,精选各类实用的法律书籍、刊物摆放在图书角,方便村民查看借阅。另一方面开通普法微博公众号,并开设“法治扶贫”专栏,将公众号二维码张贴在村办公室,引导村民积极关注获取法律知识及扶贫政策。以村为单位建立贫困户QQ、微信群,及时收集整理村民法律咨询意见,并据情况安排法律顾问回复。确保线上线下法治宣传阵地双向畅通,贫困村村民既能“面对面”,又能“键对键”获取法律知识,咨询法律意见,解决法律问题,为全区法治扶贫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抓实三个结合,着力提升贫困村法治意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在贫困村建立人民调解小组,采取“以调释法”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结合法律援助工作,搭建区、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开通贫困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以案释法”,提高法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送法入户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QQ、微信普法群分享等形式宣传“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意义。并公布“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鼓励群众踊跃检举揭发涉黑涉恶犯罪线索,让“扫黑除恶”意识深入到贫困村家家户户。截止目前,已开展法治扶贫宣传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法治用品3000余份,为提升贫困村法治意识迈出了坚持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