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银行把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上调至1000元,理由是原来单笔300元的限额已经无法满足持卡人的支付需求。这意味着,不用输入密码也不用签名,卡里的钱就能被刷走,而这个功能在开卡时是默认开通的,不少消费者根本不知情
>>不用密码和签名就可消费,卡掉了咋办
卡面上标有“闪付”字样的银行卡都可以免密支付,这种卡在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及以下的交易时,只需将卡片靠近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在刷卡额度方面,此前大多数银行的单次消费限额是300元,但每天上限是多少每家银行都不同,甚至连银行工作人员也不太清楚。
近期,部分银行已经或即将上调至单次免密免签可刷1000元。中信银行3月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自今年5月1日起,该行发行的银联芯片信用卡的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
>>默认开通,申请才能关闭
银联卡默认开通免密免签支付,如果不需要该项功能,持卡人可以在网上银行或者银行柜面等渠道关闭该功能。有银行工作人员说,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确实带有一定风险,连她自己都把该功能关闭了。
有律师表示,银行事前没有进行充分、有效告知,不仅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还会造成用户财产权被侵害的可能性,“应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默认”开通是否合理?
“如果银行把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设置为默认开通的话,在程序上是有问题的。”北京市君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李继泉说,“用户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银行应当在开通上述功能时充分、有效告知用户相关内容和风险,并让其签字确认。”
李继泉指出,银行决定提高支付限额一事更需要让持卡人本人知道。这样持卡人能够意识到银行卡被别人持有时可能存在的风险。
清华大学互联网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熊定中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开通免密功能确实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便捷,但同时也会增加用户的风险。这种服务在用户与银行订立的格式合同中应当被单独特别告知,正如银行也不能默认开通U盾支付功能一样。
如果已经“默认”开通了这一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银行可以用短信的形式告诉用户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的相关内容,如果用户不同意,应可以随时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