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微信传播中一篇《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文章刷爆屏(流传得很红火)。思念、祭奠亲人,是华夏传统美德,是孝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父爱如山,父母养育之恩没齿难忘,是做人之根本。
说起过洋"父亲节"的缘由,不得不从1966年的美国一位普通女性说起。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有位布鲁斯多德夫人,她在1966年提出,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天为纪念日,借以纪念因劳累过渡死去的父亲--威廉斯马特。经过六年多的酝酿,终于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签署文件,规定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天为纪念日,并正式命名为"父亲节"。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父亲节”的来历。
近几十年前,商家网络从经济角度出发,开始轮番轰炸炒作洋节,国人也开始过起洋节来了。接踵而至的有“平安夜”、“圣诞节”、“母亲节”、“愚人节”、“孟兰节”等系列洋节。近两年来又开始炒作“父亲节”,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敬孝,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
其实,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就设置了父亲节,为的是纪念抗战期间为国捐躯的父亲们。国民政府规定每年八月初八日为爸爸节,即父亲节。我国是制定父亲节最早的国家之一。不知何故此节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年社会各界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倡导设立父亲节,为的是弘扬中华孝文化。让八月八日与中国悠久传统的敬老节日“九九重阳节”也遥相呼应,
让中国父慈子孝的传统习惯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在此,放下“父亲节”暂且不谈,说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
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政府将此节设定为法定假日。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应和"清明节"一样,是寄托哀思敬终慎远的寡欲日子?在这寡欲的日子里,尽量少用祝福二字?
人活着,就是在不断探索快乐奥秘,奔向美好未来,所以说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应该是长久永恒的。即使在清明节,同样要互相祝福,愿彼此高兴快乐才对!祝福能使人们在短期内,从哀思痛苦中走出来。古代庄子妻子死了,他却要击鼓盆而歌。古代圣贤提倡:“人生活在永恒的祝福和美好的事物中......”
至于端午节,成君忆老师在《为什么要祝愿快乐,在端午节?》中这样写道:“我不主张逃避哀伤,那些逃避哀伤的人,生活得多么虚假和麻木。人生的答案就是快乐地活着。故祝福是永恒的。”他还说:“午月午日午时为节日为端午节,并非起源于屈原、伍子胥、或者曹娥,而起源于中国的天干地支,这个节日的历史,也绝非某些专家所说2500年,二要追溯到遥远的夏朝或新石器时期。屈原作诗即可作证,例如《楚辞·涉江》歌咏道:‘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带。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就是一种与龙舟相似的快艇。端午节又称为恶月恶日,此时正直仲夏,酷暑难耐,瘴疠丛生。在这出五毒的日子,人们会在门上悬挂艾蒿菖蒲驱邪避蠹,端午节是人们祈求幸福生活而产生的节日。”
今年时逢双休碰端午有三天小长假;明天星期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又是传统的端午节,特敬上小诗一首,寄托我的哀思;同时送去我衷心的祝福!
时缝端午倍思亲
思念如影节倍增,包粽挂蒿祭亲人。
时逢端午网热闹,现实生活推关门1。
注:我们需要推开那道关着的门,走出去,像屈原那样,投身在那种光明正大,充满浩然正气,而获得永生。这里指,推开悲痛那扇禁锢的思绪之门,面对现实好好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