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对
杨德贵
在丝厂工作期间,县政府号召广大农村大力发展蚕桑,丝厂重点抓了几个基地乡。有一年在新春佳节前,到基地乡大写春联,联语只要求能反映积极栽桑养蚕就行,如:
千里桑林歌盛世;
万担蚕茧庆新春。
秋选蚕种迎春笑;
冬护桑桩贺岁甜。
嫁接良桑株株壮;
科学养蚕簸簸丰。
贤郎立下创业志;
惠女领回养蚕书。
多栽桑树财路广;
奉养天虫寿缘长。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栽桑千家喜;
养蚕百业兴。
共有四十几副春联,绝大部份是自己创作的,不过对联是无偿赠送,蚕农都很满意。有一天在宝林场上,遇一位农村秀才,六十多岁,很爱好楹联,他主动上前与我们一起摆龙门阵,不时地赞扬说:你们的对联编的好,有点味道,秀才并不怯生,便大讲趣联,如:
紧心白;
硬头黄。
大米饭;
嫩豆花。
二牛相斗;
群雁高飞。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和尚站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四维罗,马累骡,罗上骡下罗骑骡;
未撇朱,豕者猪,朱前猪后朱牵猪。
如此上联,同时又对出了姓赵的人打灶,姓张的人盖章之句,回味悠长,妙趣横生。不一会儿又道:
古塔高歌高塔古;
沉船旧曰旧船沉。
原来是副回文联,有趣味。我逐礳片刻说:我可以另对一支下联:
古塔高歌高塔古;
林桑蚕吟蚕桑林。
秀才惊曰:对的有意思,可谓在桑言桑。须臾更抖擞精神自豪地说:我们这里有一上联,对上了我佩服你们,随口道出上联:
塔尖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其实这副上联我早已知晓,传说是一道人,游回澜塔时,留在塔上的一副上联,流传至今无人应对。上联意境自然,耐人寻味,颇有文采。我考虑良久便对秀才说:此联确实难对,难在倒写二字之意境,暗言水底之画面。但为了发展蚕桑事业,我就不讲究高雅文辞了,遂以蚕桑为题对曰:
塔尖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桑林如绸,长铺大地万里图。
不伦不类地对出下联,秀才摇头说:意义可以,意境不如上联,且塔尖对桑林平仄错误,长铺大地万里图不合格津。此情此景一直铭记在心,久久不忘。
直至大兴旅游热时,邀友去塔子坝游玩,时值雨后晴空,曾作了一首诗,诗中有:塔向青天升彩笔;堰分绿水漫盈沟之句。又看长虹横跨江上,虹影水底可见,触景生情,举一反三,便乘兴又对一联曰:
塔尖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虹影如刀,反裁绿水两幅图。
意境较原联有所提升,自感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又过几年,我有幸参加了崃山诗社,学写格律诗,才恍然大悟,方知联中“倒写青天一张纸”,属第三四字皆为平声时,第五六字平仄可对调的变格句,不合正格,为此又将联中第六字“幅”改为“屏”字,形成仄平仄对仄平平之变格式,以求合律,这样虽然合律,但反而感到难与上联合稳。我认为:应将上联中一张纸,改为纸一张,形成下联来求上联。
虹影如刀,反裁绿水图双幅;
塔尖似笔,倒写青天纸一张。
这样下联比上联更有气势。且联句趋于合格规范。为此今番也将此事道出,借同窗聚会集中之平台;校友网络广阔之空间,寻觅工稳绝妙之下联,以满足自娱,追求更加完美而已。
2 007年4月
作于金河湾民中65级同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