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行装再出发”,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走进新时代,面临新任务,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既成为纪法皆通的“专才”,强化“法”与“纪”的学习,切实履职能力大提升,是形势所需、责任所要。
一、“正味觉”,源头发力正本生精
“味觉要正”。迈向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既要站位高远,又要脚踏实际,牢固树立“四个危险”意识,特别防范思想懈怠和能力不足危险。要勤学新时代理论,善学政策文件,仔细“咀嚼”品味,防止囫囵吞枣。要乐于上级安排学、好于自己主动学,要勇于向群众学,善于在实践中学。不能将学习只是在口头上说说,在笔记本上随意写写。在学习中要学会“回头看”,防止“猴子掰包谷”。随时翻看学习笔记,温故知新,学会点滴积累,积淀心路成长。注重在学习中品味人生,“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味觉正”“党味浓”,通过不断摄入“法纪”新鲜营养,知责担当,重振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
二、“广视觉”,精准辨识醒脑提神
“视觉要广”。派驻就是前哨和探头,既要学会立体全方位扫描检视基本功锤炼,更要在精准发现上下功夫。要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大力惩治“微腐败”,让干部和群众充分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纪委就在周围,切实增强群众认同感和社会满意度。特别是要盯紧村社“一把手”,聚焦“三资管理”,抓牢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抓实监督防范。一是强化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监督村社“三公”经费支出,规范财经手续和审批程序。防止利用会议、宣传、办公耗材支出等发生“微腐败”。二是严防利用共建活动、“坝坝宴”、各类节庆群众活动,搞歪门邪道,警惕变异“四风”。三是在基础功能设施建设、民生政策落实方面,加强跟踪监督,探索整合村社民主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的群众监督作用,防止利益输送、优亲厚友等,多视觉全方位作好干部醒脑提神。
三、“灵嗅觉”,绣花功夫强基正气
“嗅觉要灵”。新职责需要新作为,纪检干部必须保持良好的政治“嗅觉”,深刻认识全省“三个不可低估”的政治判断,敏锐捕捉自身短板,以绣花功夫,精细雕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基层干部长期走村串户,以“脚步丈量民情”时,就要善于同群众打交道。听群众说话,关键是“听音”。注意群众“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的神态细节,研磨群众“话外音”,主动“嗅觉”到可能存在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问题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抓早抓小,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崇廉尚德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多运动”,真学善用化教于行
真学真懂,学以为用、勤于行动,要自觉防范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期的本领恐慌。一是勤于第一时间“发声”,多“动口”。善于用“一脚踏空,妻儿跟进,万事皆空”的忏悔泪教育党员干部;以“天下万物皆有主,不可妄取”的道德情操管好自家人;以“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的座佑铭,算好人生“七笔账”,勇于自我求真。自觉净化“朋友圈”,远离“饭”避免“局”,自觉“清淡”进食,帮助“营养”顺利消化。二是善于第一时间发现“警情”。多到村社、居民院落走一走,访一访,将百姓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及时掌握和发现问题线索。有效祛除少数干部“足不出户”,高谈阔论、坐而论道的办公室“情结”,防止实干能力减退、动力衰退。三是敢于“动手”。要坚决摒弃纪检干部“好人主义”思想,敢于及时查处发现的问题。既充分理解“四种形态”后面的政治考量,又防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监督执纪误区,集中精力坚决整治“三大攻坚”行动中的“中梗阻”。既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为出于公心的干部创新创业留出空间,又防止少数人“投机取巧”,在宽严相济中扶“歪树”、治“病树”、拔“烂树”,全力维护良好政治生态。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只有牢记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使命,永葆“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自觉加强学习。全力作好法纪融合贯通,才能绘就完成治蜀兴川新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