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04|评论: 16

[文学.历史] 面面相觑各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个传奇故事,简述如下:
某天,苏东坡与诗友佛印和尚在客厅海阔天空神侃一阵,腹中饥饿,叫厨房简捷操办,煮了两碗面条送来,二人对坐而食。
此刻,聪颖调皮的苏小妹路过,见状,为打趣佛印,便即兴出了个上联:”面对面吃面” ,要他应对下联。
此联五字就有三个”面” ,颇有难度,但佛印文史功底深厚,沉吟片刻,便对出” 心连心贴心” ,对仗工稳,似有”吃豆腐”之嫌,场面出现尴尬。
老兄苏东坡见势不妙,连忙介入,说了句” 人与人论人” ,意即此乃寻常事耳 ,从旁化解,于是,成为一段文苑佳话。
然后,小编相邀,请各位网友对下联,有五花八门文字蜂涌而至。
老颠愚顿,未敢参与应对,只就事论事说点看法:
首先,感觉这个故事是少艾精英杜撰的,亲们可能不太了解六十年前汉字简化的情况。
文中的关键字,“面” ,原本仅指1脸,2朝向,3物体的表面 ,4见面,5当面,6露出的一面、织品的正面,7几何学上的图形,8部位及方面,9方位词后缀,10用于扁平物作量词,11姓。
而苏东坡、佛印吃的”面” ,那时,只能用左边”麦” 字旁,右边加上个” 面” ,或” 丐” 构成的繁体字来表示(注:”丐” 字右边第二横笔应与下面弯拐相连,即”沔” 的右半边,读音”免” ,因笔者字盘没有,暂代)
到汉字简化时,“面” 字保留不变,但按规定兼容了上述两个同音字 ,其义也就扩展到:12粮食磨成的粉,又特指小麦粉,13粉末,14面条,15对少纤维较柔软的口感形容。
至此,“面” 字的含意得以拓宽。
然而,这是上世纪五几年才在祖国大陆颁发施行的,与宋朝相距寥远,时间有分野,不能混为一谈。
现代人当然可以写古代的事,但要尽可能符合史实。北宋年间,用小麦粉做的那个细长条食品早有名号,不会甩开”麦”字单操 。
因此,该帖文所谓” 面对面吃面” 的第三个” 面” ,在当时,属于用了别字。
”吃面” 是吃脸吗?还是去啃其它什么物件的表面?古人再聪明,也会不知所云。鉴于时限,苏小妹不可能拿千年后才扩展的定义来出题。
这等低级错误,应该出自不太熟悉汉字变迁的后学者,鬼摸脑壳,异想天开,弄巧成拙,露了马脚。
既然上联是乱编的,那么,下联也就子虚乌有,网友努力应对,浪费表情,这种套路,算是续写了马三立先生的相声----新版”逗你玩” 吧。
老颠认为,汉字古老,繁复,酌情精简笔划,使其好记好写,很有必要。尤其是”尘”、”灭”等新字型展现,以及偏旁部首的简约,效果甚佳;不过,其中兼并取消了一些同音字,似乎欠考虑。
又拿” 面”来说,它本身是原字,未简化。兼容代替的两个同音字,其中一个是异体,本可以取消;把这个被兼容字的内容全盘接收过来,也就是换个位置堆放,并没有减去什么,倒反而繁琐,以致精明的小编也弄不醒豁,把此”面” 当成彼”面”,挨了晃石,呵呵。
同音字兼并后,有的造成歧义,产生冲突。再举”面” 字 为例,从现代汉语词典来看,它既可视为扁平大块(铺面),也能表示细小粉末(花椒面) ,又大又小,怪头怪脑,随性,混乱,不够科学严谨,降低了汉字的品位。
同样被兼容,省掉一个左边”提手”右边” 扇” 的同音字后,就有”扇扇子” 这类别扭句式登场,怕别个不懂,还须费力解释:前面那个”扇”是动词,后面这个是名词;”背背篼”也一样,笨戳戳地,像结巴在说话。
这样的情形若梳理,还有很多,成为现代汉语文字表达上的硬伤。
同音字规范,兼容,重组,目的是简明易学好用,同时,还须综合考量,平衡递进,不减不损汉语的丰富性,架构的逻辑和东方的文明与优雅,否则,就是顾此失彼,不能说很成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7-17 16: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独特,老哥哥文史功底硬哟!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7-1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老先生文学功底深厚,对文字研究颇深!
发表于 2018-7-1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恶搞汉字成风了,把肉麻当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所以结出了如此恶果。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不然中华文化就会毁在这些人的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蜀西小鱼儿 发表于 2018-7-17 16:35
见解独特,老哥哥文史功底硬哟!

感谢老弟沙发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8-7-17 20:14
孙老先生文学功底深厚,对文字研究颇深!

感谢周老弟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8-7-1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8-7-17 20:22
现在恶搞汉字成风了,把肉麻当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所以结出了如此恶果。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

深有同感,谢谢老弟支持。

2019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7-1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颠东先生文笔犀利,对古汉字从造字的表意的多样性探究,才可以发现当代人编对联按到古代名人头上。感佩之至。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7-1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厉害,欣赏 点赞!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7-18 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麺”非彼“面”,先生一出手,假学问立马现原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7-1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日哥德 发表于 2018-7-17 22:32
老不颠东先生文笔犀利,对古汉字从造字的表意的多样性探究,才可以发现当代人编对联按到古代名人头上。感佩 ...

感谢布日哥德先生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abc 发表于 2018-7-17 22:44
老师厉害,欣赏 点赞!

感谢风版支持.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9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7-1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好文!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8-7-18 03:10
此“麺”非彼“面”,先生一出手,假学问立马现原型。

感谢小老弟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海为家x 发表于 2018-7-18 09:40
拜读了!谢谢分享!

感谢临帖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堰行舟 发表于 2018-7-18 22:22
拜读老师好文!谢谢分享!

感谢古版支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