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论
【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按这个安排,唐安琪今年暑假花费将超过4万元。与此同时,家住广西柳州市的李女士儿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填满孩子的暑假时光,她给孩子报了8个兴趣班,一周7天都排上了课。7月23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
暑假期间,孩子们告别了课堂,本应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但这一段从课堂中解放出来的时间,却成了中国家长们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孩子得不到放松和休息,家长也不堪重负,随之而来的则是花销的不断增加,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教育培养方式。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20分钟的课间休息,午饭和午休加起来也只有50分钟。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成年人恐怕都吃不消,更不要说孩子了。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我们可以理解,但是,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只有尊重教育规律,才能把孩子培养得更好。
多年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为中小学生“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只靠国家和学校,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们应该做到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切不可把孩子的成长看作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应给孩子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空间,让他们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