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圆木上,圆木与圆木之间有缝隙,但是不会踩空,圆木两边有铁链固定,除非你从扶手上翻过去,不然还是不会摔下去的。
敖鲁古雅既有呆萌的小动物,又有历史的厚重感,还带着一丝神秘的气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独特的文化底蕴把这里雕琢的不同一般。
今天的最后一刻,再次展示独特的晚餐。辛辣与清淡也是挺配的。喝着酥油茶,听着蒙古音乐,大块吃肉,瞬间变成了豪爽的蒙古女郎。
点餐的时候最后让司机师傅过去,这是我多次来呼伦贝尔总结出来的经验。大姐似乎还不相信,我让她去试了下,老板给她的餐单与给王队的餐单价格还是有差距的(PS:有些司机可以从点餐的过程中吃回扣,但是王队一直是我们这国的)。王队一出马,果真是省钱利器。
Day3:9月12日
红松林——冷极村——龙山——凝翠山
我们一路走过来,几乎没有进需要花钱买门票的景区。越深入越能体味到无人区的感觉,没有惊悚的氛围,风景可以用野性来形容,充满自然的味道,满满地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重要的是口袋里的money还是我的money。
偌大的一片红松林,在这个秋季呈现出无尽的秋色,太阳的光辉透过云彩,透过林木,撒在身上。空气里流动的暖气,此刻我的心灵感到了无边的安谧。
一片绿,一片黄,左手秋天,右手夏天。朋友,我的朋友。
偶然发现了这个小东西,肥肥胖胖的身体,我在四周找了下,没有见着它的窝。拿着相机对它咔嚓了一下,它竟然没有受惊,继续蹲在那里。胆子也忒大了,还是心眼儿太细了。
呼伦贝尔纬度低,海拔高,到了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面上堆积厚厚一层。在这冰天雪地里,还有一个更冷的地方,中国最冷的村庄,即冷极村。冷极村无霜期低于100天,冻结期超过200天,即使是9月到这里来,也有准备好略厚的外套和皮靴,踩在地面上的枯树枝上,嘎吱嘎吱的声音。
我们选择沿着铁路的方向往前走,累了可以在铁轨上休息,如果有隆隆的火车声音响起,迅速在王队的帮助下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PS:注意安全^_^)
冷极村温度即使在夏季也不高,地底下的冻土面积不在少数,在这儿修建一条铁路,不仅耗费财力、物力,更需要高技术和辛勤者的共同协作。层层叠叠的树林静静的站在那儿,见证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人们出行,远的地方就坐火车,那种绿皮火车,冒着黑烟,噪音很大。巩俐曾经出演了根据北村《周渔的喊叫》改编电影《周渔的火车》,电影中巩俐饰演的女主角周渔每周都要乘坐火车去看望贫困潦倒的诗人陈青。写在纸上的文字、诗歌似乎远远美过一封邮件、一个短信。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似乎有着更加动人、质朴的爱情故事。
中午将至,一行三人肚子都开始抗议了,今天的午餐定在龙山,不知道是景美,还是吃的美。哈哈!
这里的虾子可是经过了冰天雪地的考研的,而且当地居民有自己独特的炸虾方法,味道也是一绝,令人回味无穷。
呼伦贝尔不少地方都是东北口味的食物,没想到这里还有一盘鱼香肉丝,杠杠滴!
荤素搭配,有滋有味!
吃饱喝足,补充好了体力,又该整装待发了。一路向北,越过高山,跨过河流,追寻遥远的北极梦
我看见天空很高,很蓝,云朵很白;空气虽然有些稀薄,但闻着很舒服;茫茫的一片地,辽阔的一片土地,一目过去,心也被放大了。这世界,尚存净土。
林丛密集,四处泛着金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站在密集的草丛树林里,枝桠交错,世间风景千万,偏居一隅。
小径独徘徊,深山深处不知道是否也有人家?
脱了夏装换秋装,木质的小路,光影斑驳。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古有观星台,今有高木台。这儿是当地特意修筑的一个高高的木台,视线特别好,站在上面,触目远望,整个树林就在你脚下,偏偏木台高处和周围还有绿色,真是万金从中一抹绿。我就是我,我就是独一无二的,绿取代不了黄,黄也扫不灭绿。万种颜色,才有风情无限。
满归是中俄边境的一座小镇,图片中的建筑还带着俄罗斯建筑的色彩。满归特别靠北了,离漠河已经不到200公里。我们跟着一群其他游客选择了一座小山峰,就能俯瞰这里的全貌了。岁月静静的流淌,满归也在岁月中成长,却不显浮华。来到满归不得不去看的就是它的落日,站在凝翠山上,夕阳无限好。
我们到达满归的时间还早,准备先去吃饭和登记住宿,然后再登凝翠山。
每次谈到美食,我都不想多说,和图片的直观性比起来,我自己都能发现自己语言的苍白无力。所以,仍旧是图片轰炸。
满满的都是肉啊,不得不说,这里的肉分量组,口味鲜。
住的地方虽然不豪华,但是胜在方便、整洁,各种设施也非常完善。老板也是非常热情,能够看见身着蒙古族服装的人在宾馆里走到。
天是蓝色的,河流也是蓝色的,云卷云舒,站在一个小山坡处,有风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