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大半个月的雨天,成都又进入了闷热天,查查日历,才知道即将迎来大暑(7月23日)
刚过小暑,又到大暑。何为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简单直白点就是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但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家都知道小暑前后多暴雨,事实也是如此,但这就是结束么?不,你太小看成都这座雨城。 下雨后的潮湿闷热,不少人表示:风湿病犯了,长了一身的疙瘩、关节痛等等,反正就是全身不舒服,即使对于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如此。因此,大暑时节,大家更应该注重身体健康。 虽然现在很热,但夏天也有夏天的好处,比如中国的一句老话“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 在众多的方法中,我们最容易做到的还是以食疗为主,防晒更是首要课题。夏天多食胡萝卜、芒果、木瓜、地瓜、南瓜、西瓜、西红柿等,有助于抗氧化,增强皮肤抵抗力。
当然还有很多的食物在这个季节可以多吃,也有很多的窍门可以愉快度夏(翻看我们的历史消息哦),小编就不一一给大家给大家列举了,最后来看看我们的小贴士。 防暑注意事项
首先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其次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青羊·万和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