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00|评论: 11

[草根播报] 七夕乞巧,我们应该申请非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夕,是平昌,巴州一带民间的乞巧节:大意是民间的姑娘媳妇到这一天,待暮晚,就将平时很少示人的手红(工)作品,如扎花、架花、剌绣、食用手工作品如豆芽、谷芽等摆在家门口凳子上,焚香点蜡,让人评论自已手巧。这一晚,年轻女性可以上街玩耍。现在平昌老街上邓明义和贺荣华老师都知道这些。有人凭空编个“情人节”,是商人叫你上当买东西上当。这是80年代以后的事,不信你们问问50后、60后、70后,他们都知道这以前绝对没有“情人”之说。如果申遗成功,将为平昌增一旅游项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8-8-1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你懂这个呢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8-1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义

发表于 2018-8-1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乞巧节,即七夕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8-17 14:5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女子在“男耕女织”社会里,女红是必修课,所以都乞上苍赐予一双巧手,能织能绣,艳压群芳!
今天女性追求之目标,与时俱进了,巾幗不让须眉一语成箴了!

发表于 2018-8-1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记得,小时候,每到旧历7月初7这天晚上,大人们搬着木凳,招呼小朋友们坐在一起,看天上星星的分布状态,一是看鹊桥是怎么搭的,大人会把口口相传的美好动人的仙女找郎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讲出来,真是娓娓动听;二是由此判断新米的价格,星星密布表示米价要涨,星星稀疏表示米价要跌。说来奇怪,多少年的77夜晚都是晴空万里,从不变天。
  现在,把七夕当作东方的情人节了。这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与世界接轨的一个小小的标志。
  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发表于 2018-8-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而今解放了,无聊到玩鸭子的地步,就乞巧也向武曌和上官婉儿学艺了……

发表于 2018-8-18 04:5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8-18 05: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8-18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劳动妇女全凭一双巧手养育孩子和赡养老人,现在只有坚守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才渴望有一双巧手,掌握劳动技能以养家糊口,可是有一些女子改弦易辙了——靠色相攫取社会财富,甚至空虚到玩鸭子的女干部都现身平昌了。还申啥子遗哦?

发表于 2018-8-18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半节是鬼节,中国人自古崇敬鬼神宿命,这个经久不衰,才应当申遗!

发表于 2018-8-24 06: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