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骑马机呢?于是网上一搜,果然有,我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戒烟的药呢?网上一搜,又有!
比如说一个没有听说过陈寅恪的人,那么他就不会去网上搜索陈寅恪。
这里面好像隐含着什么。一天,我去一个超市买东西,老板是个风浊残年的老者,只见他拿着一个老头手机,在上下翻着手机的菜单。
开始我也好奇,这样一位老者会用手机吗,结果我一看,发现他正在翻弄着手机的菜单,比如设置,开始什么的。
时代迫使他模仿。
另外,有了自己喜欢的知识点,一般很难想到去网上搜搜。举个例子,比如去搜“法国人眼中的美国人是怎样的”,“德国人是怎么看英国人的”。
但是有了网络的搜索常识,到能够这样使用,这中间隔了很大的一段距离,我可以暂时先把这距离成为“没有意识到”。
总体来说,互联网胁迫我们继续走向视觉,娱乐,游戏,沉默的大多数,这沉默里面有好大的,不是惯性么。
文化人喜欢嘲讽那些去旅游景点只顾拍照的游客,然而这种沉默的惯性,不正是集体无意识的无话可谈吗。
进而,是不是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看到的呢?一个去旅游景点只顾拍照的人,你能说他不开心吗。
互联网思维。还有另外,和我们时代的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随意复制自己的QQ聊天内容,在公共空间中贴出来,是他们不懂隐私吗?不是,是他们没有隐私。
我们时代的隐私,他们没有了,互联网带给了我们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习以为常的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