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学习的捷径在于“预习”。推荐家长可以把小学1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的语文书,历史书,提前买来。
然后就书中的内容,给孩子像讲故事,讲小说一样讲述,这样以后就可以给孩子减负了,孩子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数学,物理上面。
因为文科的好处就是可以结合现实,用来直接的讲,否则以后孩子将面临的就是死记硬背。文科本来就是活的,且人文本来就很有趣,一讲以后就可以减负了。
与其让孩子的时间浪费在与今后人生无关的舞蹈,弹琴上,不如让孩子早点预习,这样,以后的课堂教育,对他们来说将是多么的轻松,不再会受到“失败”的感觉,从而无法认真学习了。
所以我推荐抓主要矛盾,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主要矛盾,就是语文,数学,物理,历史。但是鉴于家长的水平,无法讲数学,讲物理,所以就推荐抓文科的主要矛盾,就是语文与历史。
这样以后的时间就可以省出来,花在物理,数学上,不过最好是可以数学,物理一起预习。
学习的框架就是这样,你先了解,知识材料自然会跟进,比如数学你先了解了概念,那么公式,定理自然跟进,所以语文,历史也是如此,以后该记的,该背的,全都是事半功倍。
学习文科多么的容易啊,只要结合现实,结合文章本身的灵魂,稍微讲讲就可以了。切忌让孩子产生反感,预习可以设置为一条素质教育的线,和应试教育形成两条轨道。比如说,预习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可以在初三之前,逐渐完成。快的话,在小学六年级前完成。
应试教育的捷径在于预习,语文不就是一篇篇的文章么,历史不就是一个个的史实么,像讲故事,讲小说一样的说出来,提前了解文章的灵魂,这样,以后课堂的学习,孩子将不再感受到学习的挫败感,就可以享受学霸把学校当成天堂的感觉啦!
不过我建议有能力的话,提前预习数学和物理,没能力的话,提前预习历史和语文,我们的教育知识点到后来都不是联系得很近的,家长可以把物理,数学的概念好好自学一下,然后用生活化的语言说给孩子听,就概念来说,各个击破,这样,以后孩子在学校里将会取得好成绩,从此不再厌恶学习。
数学,物理,概念提前用生活化语言告诉孩子,语文,历史,则在现实的环境中灵活的讲,比如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鸦片战争就在150年前,多么的生动。
这条线可以从学前开始,到高一结束,要知道,这条素质教育之线,是为应试教育的提高打造的,所以投入一分,以后则减负一分。
不可操之过急,慢慢的,赢在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