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76|评论: 6

[另类心情] 【国台办回应金庸逝世:两岸同胞纪念他,责无旁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台办回应金庸逝世:两岸同胞纪念他,责无旁贷】

31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昨天有一个消息引起两岸民众的讨论,就是作家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请问发言人怎么评价他的文学作品在两岸带来的影响?您自己有没有最喜欢他的哪一部作品?

马晓光对此表示,昨天我和大家一样,惊闻金庸先生逝世的噩耗,也深感痛心。在我这样一代人,在我们成长的环境中,金庸小说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大概没有几个当年的大学生和年轻知识分子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的。金庸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写了15篇皇皇巨著,我注意到网友也有一句概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想应该都看过。

马晓光进一步指出,金庸先生用他的创作为中国文学拓展了另一片审美天地,他用他的创作来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我们两岸同胞纪念他当然责无旁贷,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海外网)

75b1a75fly1fwr8lwg68tj20rs0fb0xp.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现在重拾金庸小说,仍可依照“初始平平,渐入佳境,直至深不可测”的旧时评价,渐渐陷入其中。
http://image.sike.news.cn/uploads/2018/10/2018-10-3115-400x273.jpg
金庸也成为几代人生命中无法绕过的名字。

  一代大师,就此离开!
  金庸离开了我们,令人伤怀!但即使如此,金庸仍然是华语世界里最大的IP之一。不断衍生的影视作品,即使屡屡被改到面目全非,即使许多小男生小女生早已看剧不看书,仍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即使现在重拾金庸小说,仍可依照“初始平平,渐入佳境,直至深不可测”的旧时评价,渐渐陷入其中。这样的魅力,确已超越时代。
  金庸这一代知识分子,生逢跌宕大时代,虽难免颠沛流离,甚至一生沉痛,但一方面有旧学底子,另一方面又受西方现代文明滋养,思维与视野均具现代意识。也正因此,这代知识分子反而成了因中西文化碰撞而受益的一代。
  出身书香世家的金庸更是如此,旧学经历使得他身上始终有着士大夫气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梦想,浸润于西方文明又使得他能够洞悉世事,于是才有了当年《明报》的立场鲜明。这一点在小说中也有体现,章回体的典雅和历史背景的无缝穿插是文字修养,蒙太奇手法的故事铺陈和无处不在的隐喻则是现代文明的感染。
  其实,以武侠小说扬名宇内,并非金庸内心所愿。当年他求做外交官而不得,辗转赴港,连办报针砭时弊都是退而求其次,写武侠小说仅是浇胸中块垒之举,可却成就了一生荣光。“一手办报,一手写武侠”是文化圈里的赞誉,可于大多数人而言,金庸就是那个写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作家。
  但金庸的阴差阳错,在几十年后看来,不但是读者之幸,也是他本人之幸。这是因为金庸绝非权力欲望爆棚之人,他有入世的传统士大夫情怀,但又渴望淡泊明志。他崇敬的历史人物,如范蠡、张良,都属“进出自如”之人,入世做得帝王师,出世不带走一片云彩。金庸以此二人为偶像,难免顾影自怜。
  换言之,如果金庸真的成为外交官,料来也是平庸,即使仕途并不黯淡,也未必能在跌宕时代中全身而退。如果他只办报,也不过是资深老报人之一,并不比港岛同行高明多少。可在武侠小说中,他“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却可留名于史。
  或者说,武侠小说这一载体,最适合金庸的性子,可挥洒才情,可铺陈故事浇胸中块垒,可借机针砭时弊,又可借“成人的童话”避世。杨过和令狐冲式的归隐,如闲云野鹤,可郭靖式的侠之大者,也是金庸心中憧憬。老派知识分子的瞻前顾后与内心矛盾,居然就这般化解。
  不过,金庸小说长于情节,也能满足人们对江湖的幻想,但在价值观层面仍有守旧一面。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传统知识分子的桎梏,即使纵观其人生,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早已大于中国传统文化。倒是后期作品如《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因世事变化而更为深刻,反倒成就了最好的金庸。
  这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极是艰辛,甚至可算是生来不易。金庸在跌宕人生中寻得人生价值,已极幸运。无论如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跌宕岁月里,武侠小说曾是一代漂泊者的精神慰藉。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又成了一代大陆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通俗文学的光辉岁月,就这样穿越时空,金庸也成为几代人生命中无法绕过的名字。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逝世:他用离奇为这个时代讲述“本真”


金庸以94岁高龄逝世,对全世界的“金迷”而言,无疑是让人悲恸的大不幸事。一时间,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大侠”的悼念,同时也在追忆自己的青春和过往。

虽然“大侠”这顶帽子最常见到人们往金庸头上戴,但显然并不适合他,因为从身份上说,金庸是个文人、作家;在文学创作而言,他的成就绝不囿于“武侠小说”。

但是,称呼金庸为“大侠”,又分明是合适的,这固是因为读者对金庸和他的作品太过喜爱,也是因为金庸一生之志,实不仅仅在于小说或文学,他有极高的政治抱负,他关注社会民生和文化传统,他热烈赞美自由,他以写小说的方式来描绘和构建他理想中的社会和家国,并将侠义之道贯注其中。学者龚鹏程认为,儒和侠本不是不同的生命形态,但儒家学问中也有激昂抗烈的一面,刚毅之行,勇决之操,近乎侠士。从这个意义上说,叫金庸一声“大侠”,实在合情合理。

1955年,香港《新晚报》开始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作者“金庸”开始进入读者的视野,四年后,这位作者和他的同学合资创办《明报》,自那以后,“报纸”和“武侠小说”成为金庸身上最具标志性的标签。作为评论员和小说作家的金庸,借助不同的文学体裁和大众媒介,表达观点、抒写情志,活跃在政治和文学之间。

以后来的眼光看,初创的《明报》尚未脱离小报趣味,为了生存和立足,除了小说、艳史和小道新闻之外,并无太多有价值的严肃内容,正是进入六十年代后有关“逃港潮”的报导,让《明报》的面目焕然一新。

《笑傲江湖》写人性,阴暗之外也有光明,比如令狐冲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刘正风和曲洋对友情的执着,任盈盈对令狐冲真挚的爱恋以及仪琳对令狐冲圣洁的爱慕,这些无不带给读者感动和喜悦。

金庸本人也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政治爱好者”,作为报人,他不可能像学者余英时那样只对政治抱有“遥远的兴趣”。改革开放之后,金庸见过胡耀邦,1981年更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表示自己是金庸在中国最早的读者之一,“文革”后期,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与邓小平会谈之后,金庸兴奋不已,认为他有魄力、有远见,称其像他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https://media.bjnews.com.cn/image/2018/10/31/4721623876407209982.jpg

▲2005年1月10日,《神雕侠侣》宁波探班,金庸与张纪中合影。图/视觉中国

因为受到佛教影响,金庸后期的作品更显厚重,如那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天龙八部》,充满悲剧的崇高感。在97版TVB《天龙八部》连续剧中,由周华健演唱的主题曲《难念的经》,可谓巧妙而完美地诠释了小说的隐喻与主题,悲欢荣辱、爱恨情仇,就像难解的题和难念的经,缠绕住人生和命运。

有意思的是,作为封笔之作,金庸的《鹿鼎记》又塑造了一个无比荒诞的世界,这看似不可理解,其实恰恰是现实的反映:虚构而成的武侠小说与读者之间本来存在陌生感和疏离感,作为“小流氓”和“反武侠”的主人公,让文本具有更强的现实基础;因兼具多重身份和多种技能(伎俩)而如鱼得水的韦小宝这一角色,不仅足以消除金庸以往小说中民族国家情感的死结,也预示着“适者生存”的时代即将到来。

正如陈世骧在给金庸的信中所称,金庸的小说“终属离奇而不失本真之感”,这种“本真”既是文学的本真,也是人性的本真,更是世界的本真。金庸的作品早已超越了“雅-俗”和“新-旧”的二元,更因其自由的精神和高贵的理想而突破时空的框架,展示其持久的文学生命力和文化影响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去世小龙女哀悼金庸 襄儿拜别小宝就此别过

2018年10月30日下午,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

消息一出,全网悲痛。而曾经饰演过金庸笔下小说角色的众多演员也发文哀悼金庸


http://i2.265g.com/images/201810/201810310219281629.jpg

饰演郭襄的杨幂发文:刚下飞机,看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各种复杂情绪堵在心里……金庸先生,一路走好,襄儿拜别……



http://i7.265g.com/images/201810/201810310221364646.jpg

饰演赵敏的贾静雯则发文,自己的外公与金庸同一天离世:我亲爱的外公突然在今下午辞世⋯虽然病痛已久但他却走的安详低调没有受任何痛苦折磨而平静落幕⋯而一代巨擘金庸先生也在同天殒落⋯同样94岁⋯同样的让我感到遗憾与悲伤...谢谢金庸老师笔下的赵敏,永生难忘!两位老人家,一路好走⋯

http://i7.265g.com/images/201810/201810310223434453.jpg

而曾经的“神仙姐姐”李若彤也发文悼念:忽然收到这消息 , 感觉茫然..........他笔下的小龙女给予我一切一切, 我俩虽未曾遇上过, 对他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和尊重, 谢谢你创造了这角色, 而我这生也有幸曾扮演过。查大侠,一路好走!


http://i4.265g.com/images/201810/201810310225294480.jpg

同样饰演过小龙女的陈妍希也发文:我最爱的作家金庸老师,谢谢您的书陪伴着我在高中大学无数个白天夜晚,教导我侠义精神。有幸演出您书中的角色,找到人生的挚爱,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也感恩有这缘分。虽然未曾有幸与您见面,但您始终在我心中。一路走好



http://i3.265g.com/images/201810/201810310227136723.jpg


以及饰演过经典角色“韦小宝”的陈小春:小宝就此別过,查大俠走好


http://i2.265g.com/images/201810/201810310228394146.jpg

上帝最近想看武侠小说,所以你去了,希望你一路走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逝世,他的财富也成为江湖传奇
 一支肝胆柔情笔,成就一生武侠泰斗梦。

  2018年10月30日,据香港媒体报道,《明报》创办人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叹“属于我们的武侠时代正式结束了”,阔别了刀光剑影的快意江湖,只道一声“金老爷子,走好”!

  金庸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江湖,其作品与人物IP每年仍会出现在荧屏上。但他的财富,至今不为外人所知,我们也只能从各路报道中略知一二。

  金庸有公司吗?

  “一代人的江湖已结束”

  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据香港媒体报道,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他的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

  曾几何时,一本又一本武侠小说伴着我们长大,金庸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的“大侠”。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年少时的他曾有“当一个外交官”的梦想。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金庸曾回忆“我们家本是相当富裕的,但住宅、园子都被日军烧毁,母亲与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那时的他立志“要在维护国家尊严上发挥作用”。

  1948年金庸移居香港,走上了一条与梦想完全不同的路——成为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明报》刚出版的时候,销量并不大,只有6000份,为了扩大销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在《明报》上继续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运用粉丝效应带动《明报》的发展。

  《明报》曾轰动一时,但后来几经易手后由盛转衰。金庸虽有两儿两女,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他的班。90年代初期,金庸以10亿港币的价格卖掉了《明报》,再算上他的小说版权费、出版费,这时金庸的身家已相当可观。

  金庸的多重身份
  公开资料显示,金庸小说发行1亿册。1992年,他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他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黄易评价,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金庸的小说继纸质版后,又以影视的形式给他带来了不少收入。香港最早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制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拍一部火一部。

  金庸的作品每翻拍一部,进入金庸兜里的版权费就又多一笔,哪怕仅仅是用一下小说里面人物名字金庸也会收获一笔版权费。周星驰当年拍《功夫》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小龙女”的人物名,仅仅用一下这个名字,周星驰就付给了金庸6万元的知识版权费。

  媒体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金庸唯一参股公司便是杭州金庸书友会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07月1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对金庸作品的改编、开发等。事实上,他不仅是杭州金庸书友会有限公司的董事,还是其股东,认缴出资额为75万元人民币。

  在股东明细中,还包括了北京吉利国际教育有限公司、杭州文星广告制作有限公司、文汇出版社。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吉利国际教育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正是李书福。据人民网(603000)报道,2003年7月26日,金庸曾为杭州金庸书友会的成立和《金庸茶馆》杂志(《新读写》增刊号)首发造势。(媒体)


mp62807417_1457588605938_1_th.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其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
  金庸,原名查良镛,是香港著名的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享誉国际的文学家。金庸1924年3月10日在浙江省海宁县出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移居香港。1955年,金庸在《新晚报》连载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后,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在写作武侠小说的17年中,金庸笔耕不辍,共写了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作品,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宣布封笔,不再写作武侠小说。

  拼接图片:香港金庸馆内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新华网 张晴 摄)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金庸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14部作品书名连缀成诗,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另一部短篇《越女剑》未在此诗之列。
  金庸与香港:事业主场 人生舞台
  1948年,在上海《大公报》工作的金庸调往刚刚复刊的《大公报》香港版工作,这次工作变迁令金庸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
  金庸南下香港,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半个世纪。事后回过头来看,金庸不禁感叹命运的神奇,他说:“就差这么一点,可能就来不了香港,人生的命运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金庸”这个笔名,是在香港诞生的。1955年,查良镛以笔名“金庸”在《新晚报》连载首部小说,其后一直以“金庸”为笔名在港写作武侠小说,开创了新派武侠新的气象。
  1957年,金庸进入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工作,创作了多个剧本。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办《明报》,以笔为刀写下万篇政论文章。而作为社会活动家的金庸,毕生心系国家、爱国爱港,为促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金庸武侠小说被改编为各种电影、电视、电台广播、舞台剧作品,还为潮流电玩和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富素材,对香港文化发展影响巨大。

  资料图:2017年3月拍摄的香港金庸馆。(新华网 张晴 摄)
  2017年2月28日,香港首个以金庸为主题的常设展馆“金庸馆”在香港文化博物馆揭幕。展览通过300多项展品,向公众展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部分珍贵展品由金庸及其家人提供,作长期展出之用。
  金庸武侠的英雄: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资料图:香港金庸馆的“侠之大者”。(新华网 张晴 摄)
  武侠,是金庸小说永恒的主题。《神雕侠侣》中郭靖在襄阳城危若累卵时对杨过说的“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是点睛之笔,一语道尽金庸笔下武侠的真谛。
  坚守襄阳城的郭靖,信守民族大义,超越个人得失,令人无尽感佩;人生曲折坎坷、性格狂放不羁的杨过,用郭襄生日的“三件贺礼”(歼敌军烧粮草)完成报国之举,最终又用一粒石子打死敌军统领,真正成为一代大侠;《碧血剑》中身负国仇家恨的袁承志救国无门,不禁让人扼腕叹息;《鸳鸯刀》结尾揭秘的武林秘籍——“仁者无敌”引人深思,仁爱与侠义精神贯穿金庸小说始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金庸武侠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
  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是金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爱情遇上江湖,碰撞出了无数精彩火花。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伉俪几十年如一日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感人至深;《连城诀》中丁典和凌霜华用彼此的生命见证了这段绝望而真挚的爱情;《白马啸西风》结尾,李文秀口中“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平添怅惘;《书剑恩仇录》中“金笛秀才”余鱼同与骆冰的感情纠葛是“少年维特之烦恼”;《侠客行》中石清对闵柔忠贞的感情让人击节赞叹;《越女剑》中阿青对范蠡若有若无的爱慕之意说尽少女心思;爱了杨过一生的郭襄,用峨眉派开山祖师的身份开阔了人生道路;最终为救心上人胡斐而死的程灵素,身上有着珍贵难觅的真心;而终其一生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吟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葬身火海,徒留一段江湖传说。
  除了爱情,张翠山与张无忌的父子之情,宁中则与岳灵珊的母女之情、乔峰段誉虚竹的兄弟之情、胡一刀和苗人凤的倾心比武……种种情感或复杂或纯粹,为读者展现了不一样的人性和情感江湖。
  2018年10月30日,悲伤的消息传来。江湖渐远,大侠不再,一个时代落幕了。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10-3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