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24|评论: 0

[川剧知识] 成都川剧变脸表演,成都川剧戏曲茶馆【天府锦绣梨园】解析川剧发展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川剧变脸表演,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为“川戏”。有资料显示,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川地区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政治事件。当时,时任蜀中方镇(相当于省长)的刘辟是个大贪官,他在蜀中无所忌惮地乱收苛捐杂税,搞得民不聊生。于是,当地的优人(戏曲演员)便将刘辟的作为编成戏剧——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川戏《刘辟责买》,准备通过此来为民疾呼。但这一戏曲虽然已排练熟练,却一直未能得到上演的机会。

timg (1).jpg

直到后来刘辟叛唐造反,优人们认为时机已到,便开始公开演出。谁知朝廷昏庸,认为此戏涉及攻击朝廷,不但派兵砸了戏班的场子,还把演员抓来鞭打一顿后充了军。这些演员的冤屈令人愤懑,为随后的反唐起义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timg.jpg

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应了川戏重要的影响力。历史还记载,唐时期川戏影响力在国内非常大,全国甚至出现了“蜀戏冠天下”的局面。在当时四川也出现了以干满川、白迦、叶硅、张美和张翱5人所组成的著名戏班——这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戏班,《刘辟责买》、《麦秀两岐》、《灌口神》等著名川剧曲目在此时开始流行全国。

timg (4).jpg

到了五代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将川戏推向巅峰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让后人啼笑皆非的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勗(xù)。

李存勗于公元923年统一北方,建立后唐政权,史称后唐庄宗。他酷爱川戏,而且演技上佳,对川戏技艺有颇多改良,成为川戏的两位“祖师爷”之一——旧时川戏班一直有奉祀“祖师爷”的习惯,演员临上场前,都须朝挂在后台入场口的“祖师爷”画像顶礼膜拜,以祈成功。而被膜拜的“祖师爷”有两位:一位画作白面黑三绺须穿龙袍;另一位画作白面无须穿龙袍——前者正是大名鼎鼎的自誉为“梨园之首”的唐明皇李隆基;而后者,则正是这位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

timg (3).jpg      

当上皇帝没多久,李存勗就沉浸在了川戏等各种戏曲之中,甚至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常常与戏子们一起粉墨登场。李存勗的人生因戏曲而丰富多彩,但他的结局却是令人惋惜的。

4.jpg

成都正宗变脸表演,川剧,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古镇上的天府锦绣梨园,将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精湛的演绎名扬四海,代代传承。天府锦绣梨园志存高远,戏曲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创新,成为景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标志之一。结合古镇1700多年历史,成为古镇特色之一,到黄龙溪的游客无不知晓名角荟萃的川剧戏曲会馆天府锦绣梨园。

3.jpg

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梨园芳华》舞台演员飒爽英姿、左右开弓、舞起双枪似如流云,出色的戏曲功底和一流表演绝技,赢得阵阵掌声。《云裙水袖》的音乐和服饰倾情展示出一份细腻含蓄的意 境,如云的群,似水的袖,彩云温馨,出水芙蓉,低吟浅唱中,展袖飞舞,如行云流水,如涓涓碧波。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

20171101165759130.jpg

天府锦绣梨园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戏曲会馆,以经典川剧、民间绝艺表演为主营项目。西蜀文明薪火相传,弹唱间昔日梨园风采重现,传统余音绕梁不息。听琴声拨动,不觉梦回古蜀。销声匿迹的手影戏重返民间,变脸、滚灯驰名国内,杂技手影精妙传神,古筝清音妙不可言。

1521687314422463.jpg

成都川剧戏曲茶馆,天府锦绣梨园志存高远,戏曲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创新,成为景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标志之一。通过传承创新古老的巴蜀曲艺,使渐渐消音的曲艺文化在戏馆重现声色,让身怀绝技的名家回归民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