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自强的其中一个法则是,通过自强,自己可以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并且在自己的进步中获得乐趣。
我们的成功并不一定都能够得到喝彩,因为缘分的问题,你恰好碰到的不一定都是很好的缘分,但是能否自己证明自己取得了进步,当然可以,你写一篇文章,有没有超过过去,你心中十有八九一下子就知道了。
这样你努力就有兴趣了,就有信心了。
我的“留白教育”,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比如一篇文章,我们先学起来的时候,是不是有感情的朗读是一个个句子,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字呢?不要这样,要把感情放在全文中,全文是不是由一个个句子,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字构成的,所以我要把感情放在句子,词语,字上呢?恰恰相反!全文不是由这些构成的,而是这些由全文构成!
这样一来,看似高度高了,感情也放到了整个文章中,其实却是理所应当,理该如此。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就因为我们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以才出现这样的话,文章不从整体上把握,从哪里把握?),意义自然彰显。
为何我们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因为这是教育的盲点,教育以为一开始摸一头大象是先摸耳朵,再摸鼻子,再摸脚,因为这便于教授,其实应该打破教育的盲点,一开始就整个儿的摸大象。
另外教育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兴趣了,兴趣怎么培养,答:兴趣留着,吊胃口,比如你发现自己或者孩子有了兴趣,不要立马开足,反而远离,将兴趣养大。
自强最棒的就是可以天天看到自己的进步,我认为人生的自强规划,就是有自强自心,然后原地踏步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保持住自强的势头,不进则退,你每天只需要保持住原来自强的强度就可以了。
至于是否学到什么是次要的,自强之心若是能够养起来,以后便是呈几何速率倍增,学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自强之心,那么以后工作,学习,恋爱,一切,都庖丁解牛,都游刃有余。
怎样让孩子在人生早期不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针对应试教育,我们可以提前买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语文,历史,数学,物理,从整体上把握,开设一条预习之线(从学前到高一),然后从概念了解,再了解做题。应试教育为什么本末倒置了?因为他没有办法证明大家都明白了呀,所以就从做题开始了,这是教育的盲点,但是我们从概念上懂了,做任何题都不在话下了。
网络请教,搜索,家教早早可以用起来了,有些家长认为,一篇文章老师没有讲,我自己可能讲坏了,十分害怕,错了,以我自身的高中语文课经验来看,一篇课文老师讲了和没讲没什么不同,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
为什么我要针对应试教育想办法,因为它太耗费时间,精力,应付它是为了节省更多时间在自强上,切记,自强不是在乎学到了什么,学会了没有,而是先把自强之心保持住,以后便可贯穿一身了,等到它质变的时候,学到了什么,学会了没有,都是自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