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04|评论: 13

基因编辑婴儿出世,各界哗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副教授近日宣布,他完成了两个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
并发育成为婴儿个体,顺利诞生,取名:露露和娜娜。

贺建奎的初衷是,从胚胎的遗传物质中,切除一个可能允许孩子在后天被
某种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的基因(称为ccr5基因),使其天生不被这种病
毒感染。

但是,业界都知道目前的基因切除技术有不确定的风险,也就是可能“脱靶”,
把不应该切除的基因片段切除了,并且法律、道德对于人类基因改造,甚至
发育、诞生为人类个体,都有禁止性规定或巨大争议。

消息一出,震惊媒体和学术界!反对与谴责之声此起彼伏。方舟子表示切除
人类已知致病基因无可厚非,但切除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基因,是冒天下
之大不韪,是反人类的犯罪行为。120多位相关领域的国内科学家联名反对,
中国科协坚决反对,并在央视发布新闻消息,称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
主席怀进鹏今日(11月29日)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取消贺建奎第十
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网上有标注“港科院”的基因检测报告,显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都没有达到
预期目标。露露的ccr5基因被部分切除了15个碱基对,而不是32个;娜娜被
切除了4个,同时被插入了1个碱基对。有评论称,后者可能导致的后果更为
严重,可能使蛋白质表达出现紊乱!


猫儿坝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2018-11-3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贺建奎被取消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新京报  百家号11-2917:28

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
今日(11月29日)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取消贺建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
技奖”参评资格。

怀进鹏说,这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形象和利益。中国科协
对涉事人员和机构公然挑战科研伦理底线、亵渎科学精神的做法表示愤慨和强烈谴责。

其表示,这几天,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
以及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已相继发出严正声明,表明中国科技界的鲜明立场和坚定态度,
反对挑战科学伦理的任何言行,中国科协坚决予以支持。中国科技界坚定捍卫科学
精神和科研伦理道德的意志决不改变,坚决捍卫中国政府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法规
条例的决心决不改变,坚守科技始终要造福人类、服务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初心决
不改变。

中国科协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国家有关
部门开展事件的深入调查提供及时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加大面向科技界的科研伦理道德的教育力度,以“零
容忍”的态度处置严重违背科研道德和伦理的不端行为,取消贺建奎第十五届“中国
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工作力度,为科技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
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态环境。”他说。

新京报记者 许雯

见习编辑 马瑾倩 校对 郭利琴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然挑战科研伦理底线、亵渎科学精神”

2015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11-3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为提前进化会不会导致基因不可控?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蚊 发表于 2018-11-30 12:33
人为提前进化会不会导致基因不可控?

事实表明,结果是不符合预期目标的,说明技术远未成熟,还谈不上“进化”、“提前进化”。
从胚胎开始的基因编辑,结果是可以遗传的,基因不可控的风险当然存在——除非她们不
生子女。

2015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11-3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猫佴坝 发表于 2018-11-30 12:40
事实表明,结果是不符合预期目标的,说明技术远未成熟,还谈不上“进化”、“提前进化”。
从胚胎开始的 ...

回复很专业,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8-11-3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猫佴坝 发表于 2018-11-30 12:40
事实表明,结果是不符合预期目标的,说明技术远未成熟,还谈不上“进化”、“提前进化”。
从胚胎开始的 ...

你是专业人士,我们都不懂这些,但是就是感觉到,如果他这么一搞,真的搞成了,那以后的世界真的很恐怖!!!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注为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Hong Kong 港科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出具的CCR5 editing confirmed by deep sequencing after birth 报告显示:

露露的ccr5基因两条染色体只改到了一条,一条仍然是WT型,另一条是-15bp
(减少15个碱基对)。而且改后结果还不是像人类已有的那个突变基因一样,
要少32个碱基对,实际只剪掉了15对!娜娜的一条只剪掉了4对,另一条却意外
多出1对(-4bp/+1bp)。因为基因编码蛋白质是3个碱基对决定1个氨基酸,所以
不是3的倍数就会打乱后面的所有序列,称为移码突变,导致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舟子:

我不反对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去除或修改胚胎的致病基因,但是他们修改的是绝大多数人
都有的一个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正常基因,这是非常荒唐、违反伦理的。不能因为一个正
常基因的产物是病原体攻击的靶点就要把它改掉,否则可以改的正常基因太多了。这是典
型的因噎废食,不人道,应该禁止,并处罚研究者。

这和以前修改地中海型贫血基因完全不同。携带地中海型贫血基因会让婴儿得病,将它改
成正常基因,避免了患病,可以接受。而这次修改的是正常基因,携带该基因并不会让人
就得艾滋病,得艾滋病是后天行为造成的,不是天生的。将该基因去掉反而让婴儿天生就
有某种免疫缺陷,如此不人道的实验竟能获批准。

艾滋病毒除了通过CCR5,还能通过别的受体甚至不需要受体入侵T细胞,ccr5基因有缺陷
的人只是对某些类型的艾滋病毒有抵抗力,不是对所有类型的艾滋病毒有抵抗力,如果因
此相信他胡说的“从来不需要担心艾滋病的问题”,反而增加了被艾滋病毒感染的风险。

制造“艾滋病免疫婴儿”的错误在于毫无必要地制造有基因缺陷的婴儿,是反人类、反伦理,
对此我会另文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因测序图应该来自贺建奎在大会上的报告:

CCR5测序.png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初步查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个人所为

新华社广州1月21日电 记者从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获悉,现已初步查明,该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学
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
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

据调查组介绍,2016年6月开始,贺建奎私自组织包括境外人员参加的项目团队,蓄意逃避监管,使用安全性、
有效性不确切的技术,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
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男方阳性、女方阴性)参与实验。为规避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得实施辅助生殖的相关规定,策划他人顶替志愿者验血,指使个别从业人员违规在人类胚
胎上进行基因编辑并植入母体,最终有2名志愿者怀孕,其中1名已生下双胞胎女婴“露露”“娜娜”,另1名
在怀孕中。其余6对志愿者有1对中途退出实验,另外5对均未受孕。该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严
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调查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贺建奎及涉事人员和机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
已出生婴儿和怀孕志愿者,广东省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相关方面共同做好医学观察和随访等工作。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团队对外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婴儿诞生。随即,广东省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展开
调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严禁制造“基因编辑婴儿”
撰文/方舟子 今天
(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证实了贺建奎的确制造出了两个“基因编辑”婴儿,
还有一个怀孕待产。我并不怀疑贺建奎制造出了“基因编辑”婴儿,但是他的实验不要说违反伦理了,从技术
上看也是完全失败的,参见下面的科普。至于要怎么追究贺建奎的法律责任,调查组没有具体说,我希望能够
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人体试验本质上是反人类的。去年12月初我接受BuzzFeed采访时说过,
由一家赢利小医院做伦理审核是笑话,试验对象无法理解、贺博士本人也未必完全理解该试验的后果和风险,
该事件将对中国科学家的声誉造成进一步伤害,它表明某些中国科学家在从事狂野西部式研究,政府没兴趣管
理。(The couples were taken advantage of, according to biochemist FangShimin of China’s New
Threads magazine (better known by his pen name FangZhouzi), an award-winning critic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 in that country. Hetold BuzzFeed News an ethics review of the experiment signed off by
a smallfor-profit hospital was “a joke,” and suggested that parents likely couldn’tunderstand the
consent forms for the experiment. “I doubt Dr. He himself fullyunderstands the consequences and
risks,” Shimin said, by email. ...“This casewill undoubtedly do further damage” to the reputation
of Chinese scientists,said Shimin of New Threads. “It proves that some Chinese scientists are
indeeddoing wild Wild West style research and the government has little interest toregulate
或许这个事件可以作为中国政府有兴趣管理狂野西部式研究的起点,虽然并不让人乐观。)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他领导的团队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出了天生就对艾滋病毒有免疫力的婴儿,举世
震惊。有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在吹牛啊?毕竟,中国科研人员在基因编辑领域造假是有先例的。不过,在看了
贺建奎在学术报告会上出示的数据之后,我相信他没有造假,的确是制造出基因编辑婴儿了。然而,他的这个人
体实验是完全失败的,也是不人道的。


贺建奎编辑的是一个叫CCR5的基因,这种基因编码一种叫CCR5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位于T细胞等多种细胞的
表面上,是趋化因子的受体。所谓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带领免疫细胞往哪里去的蛋白质,例如,哪里有病原体
入侵了,趋化因子就和T细胞表面上的CCR5结合,把T细胞带到病原体入侵的地方去消灭病原体。所以CCR5对
免疫反应起到重要作用。但是CCR5自己也是某些病原体入侵的位点,例如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是一种“寄生虫”,靠自己是没法繁殖的,要侵入到细胞内,利用细胞里的“机器”
和原材料大量地复制自己。艾滋病毒主要入侵的是T细胞,T细胞被利用来大量地制造艾滋病毒,艾滋病毒释放出
来,T细胞就死了,然后释放出来的艾滋病毒继续入侵别的T细胞,导致更多T细胞死亡。如果T细胞大量死亡,
人体就对病原体丧失了免疫力,就得了艾滋病。


艾滋病毒入侵的那类T细胞叫CD4 T细胞,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它的细胞表面上有一种叫CD4的受体,艾滋
病毒能够识别它。怎么识别呢?靠的是艾滋病毒外壳上一根根的“小棍子”,这些“小棍子”其实是一种蛋白质,
叫包膜糖蛋白。艾滋病毒外壳上的包膜糖蛋白能和CD4结合,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原来隐藏着的一块区域暴露出
来,这块区域能去跟CCR5结合,这样就把艾滋病毒拉着贴近了T细胞膜,然后包膜糖蛋白的另一部分打穿T细胞
膜,艾滋病毒的外壳和T细胞膜融合在一起,艾滋病毒里头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就进入了T细胞了。


可见,CCR5是艾滋病毒进入T细胞的一个门“把手”。有一些人CCR5基因发生了突变,少掉了32个碱基对
(叫CCR5-Δ32突变),这样它编码的蛋白质就短了很多。正常的CCR5蛋白是由352个氨基酸组成的,而
CCR5-Δ32只有215个氨基酸。CCR5是一种跨膜蛋白,一部分在细胞膜里,一部分在细胞表面上。CCR5-Δ32少
掉的是暴露在细胞表面上的那部分,也就是说,CCR5-Δ32都是藏在细胞膜里的,这样在细胞外的趋化因子没法
和它结合,它就起不到受体的作用了,而同时艾滋病毒也没法和它结合,入侵不了T细胞了。人的基因都是成双
成对的(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一个人的两个CCR5基因都是CCR5-Δ32(叫纯合子),那么这
个人体内就没有正常的CCR5受体,他对艾滋病毒就有了抵抗力,这种人在欧洲人中占大约1%。如果一个人一
个CCR5基因是正常的,另一个是CCR5-Δ32(叫杂合子),他是不能抵抗艾滋病毒入侵的,这种人在欧洲人中
占大约10%。其他人群也有人有CCR5-Δ32基因,不过比较少。


浙江大学有一个教授,出了一本介绍基因编辑的科普书,里面畅想说,如果能用基因编辑技术把胚胎中正常的
CCR5基因修改成CCR5-Δ32,这样生下的婴儿不就天生对艾滋病免疫了吗?不就再也不会得艾滋病了吗?学
物理出身的贺建奎读了这本科普书后,深受启发,于是把书中的设想大胆地付诸行动了。他组建团队,对早期
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后,植入子宫,生下了两名女婴,化名露露和娜娜。据他说,露露的CCR5基因有一个没能
编辑,另一个编辑成功了(杂合子),而娜娜的两个CCR5基因都编辑成功了(纯合子),娜娜天生就对艾滋
病有免疫力。


如果仔细看贺建奎公布出来的基因序列,其实都没有编辑成功。他想要模仿的是CCR5-Δ32突变,那三个他号称
成功的基因编辑的位点也发生在该突变的附近,但是没有一个是去掉了32个碱基对的:露露的那个突变少掉了
15个碱基对,编码的蛋白只比正常CCR5蛋白少5个氨基酸,非常接近正常CCR5,但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异常;
娜娜的第一个突变插入了一个碱基对,第二个突变少掉了4个碱基对,由于出现了无义移码,它们转录的信使
RNA很可能被降解掉,没法用于制造蛋白质(这是人体细胞的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叫“无义调节的转录
文本降解”),所以娜娜可能没有任何CCR5。如果这两个突变被转译成蛋白质了,它们与正常CCR5和CCR5-Δ32
都有很大的不同,不知有没有功能或出现异常。CCR5失去功能后,会对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导致对某
些病原体(包括西尼罗病毒、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下降。

CCR5编辑.png

可见贺建奎的实验是完全失败的,但是由于他不懂分子遗传学,把失败的实验当成了成功的实验报告了,
所以我相信他的确做了实验,也如实报告了。如果他要造假,完全可以给出和CCR5-Δ32一模一样的基因
序列。

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并没有像大家想像的那么精准、高效,像这样虽然在对准的靶点做了编辑,但是编辑
错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在基因编辑之后,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筛选,才能挑出编辑成功的。然而,
我们可以对细胞、实验动植物进行挑选,可以对人进行挑选吗?不能。虽然露露和娜娜是失败的实验的产
物,也不能像对待失败的实验动物那样将其消灭,而我们不知道,她们身上携带的这些实验失败的基因,
会对她们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这样的实验是不人道的。

而且,基因编辑除了对靶点的编辑会出差错之外,还有可能在别的地方进行编辑,也就是所谓“脱靶”。
如果被乱改动的地方是没有功能或不重要的,哪倒没什么,但是有可能有重要功能的基因被改动了,那就会
导致疾病,特别是有可能导致癌症——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实在太多了。我们不知道露露和娜娜身上是不是
就有“脱靶”编辑,会不会对她们的健康产生影响。贺建奎声称对她们做了全基因组测序,没有发现有脱
靶。其实现在的技术,是不可能发现所有的脱靶情形的。

在对早期胚胎进行基因编辑时,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胚胎细胞的基因编辑成功,有的胚胎细胞的基因
没有被编辑了,这样发育的结果,就导致了人体存在两种细胞,一种是没编辑的细胞,一种是编辑过的细胞,
就像一个人是由两个人组成的,叫嵌合体。我们不知道露露和娜娜有没有存在这种情况。

所以,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着编辑错误、脱靶、出现嵌合体的可能,并没有精确到可以用来制造基因
编辑婴儿的地步,而一旦出了差错,就会遗传下去,后果比只对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严重和难以控制,应该
严禁。如果将来有一天,基因编辑技术变得十分精准了,可以极其准确地把胚胎中的CCR5都改成CCR5-Δ32,
是不是就可以用来制造“艾滋免疫婴儿”呢?不能。第一,CCR5是绝大部分人都具有的正常基因,并不是
致病基因,有这个基因并不会就让人得艾滋病,因为感染艾滋病毒是后天的行为导致的,是小概率事件。
不能为了预防一个后天的小概率事件去改动一个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基因。第二,CCR5-Δ32的人只是
对某一类型的艾滋病毒有抵抗力,并不能对所有类型的艾滋病毒有抵抗力。有的艾滋病毒是通过T细胞上的
别的受体(CXCR4)入侵T细胞的,改变CCR5对它们没有抵抗力。如果误以为没有了正常CCR5就从此对
艾滋病毒免疫,不再注意预防艾滋病毒感染,反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第三,有更好、更安全的方法来预防
艾滋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改动基因的方式。而且,即使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毒,也早已不是绝症,
通过药物控制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我并不一概反对制造基因编辑婴儿。这一天早晚会来,反对也没用。但是首先要保证技术十分精准,其次要
对改动的基因后果做利弊分析。在技术不成熟时,在益处没有超过风险时,就应该严禁贸然制造基因编辑婴儿。
贺建奎实验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懂行的人,受一本不严谨的科普书的误导,用一种不成熟的技术,毫无必要
地改动一个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基因,制造天生有免疫缺陷、可能还有其他缺陷的婴儿,理应追究其责任。

2018.12.11.(《科学世界》2019.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算是专业的见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