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农歇时节,龙泉驿区2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11月28日上午10点,“身披”红色绸缎的“成都市农全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农合联”)牌匾缓缓亮相,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刻,大家期盼已久,这不仅标志着龙泉驿区首个“农合联”正式成立,也标志着龙泉驿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翻开了新的篇章,农村改革开启了新的征程。
成立联合社260多家合作社抱团发展
“石磨豆浆种蔬菜、土豆下地揉泥巴,自助烧烤柴火鸡、鸟语天堂游益园……”农歇时节,阳光下的好秾人有机庄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011年发动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500万元打造的好秾人有机庄园,经过7年耕耘,公司总资产已达2亿元,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成为集产业发展、农事体验、观光休闲、就业创业、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它也是成立“农合联”发起单位之一。
好秾人有机农庄的实践经验,可以窥见为何要成立“农合联”。龙泉驿区供销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其目的就是要整合涉农资源,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纵横向联合,提高龙泉驿区农村经济合作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过去龙泉驿区260多家农业合作社,实际运转比例并不高,存在部分“僵尸”合作社。丰沃的农村土地,孕育着无限的市场前景,但龙泉驿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问题比较突出,单一合作组织发展瓶颈显现,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有效整合优化。
对此,龙泉驿区供销联社积极筹备“农合联”,采取“优中选优”的办法,将十陵禽业合作社、好秾人有机农庄、长松水蜜桃专业合作社、莲花堰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单位同时作为发起人,并确定了18个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7个涉农企业共27家作为“农合联”首批成员。
27家农村经营主体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生产合作、销售合作、消费合作”三位一体合作经营机制,实现“农合联”“联合协作、互通有无,科学发展、壮大实力,服务城乡、建设新村”的建社宗旨,助力催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一条带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路子走出来了。
问需于“社”生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
一本厚厚的《成都市农全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首批成员名录》,记载着各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概况,风采展示,服务功能介绍和最为核心的企业需求板块。
“各类专业人才、业务拓展合作伙伴”“指导生产、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整合产业链、搭建共享销售平台”“资金需求”“更多的项目信息、拓宽销售平台、农业产业方面各种资源”……每一家企业,都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罗列出不同的需求,其中以“拓宽销售渠道、提供技术指导”为重点需求对象。
这些信息,来源于龙泉驿区供销联社今年用两个月时间,对全区26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及其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走访、摸底调查。由此,“农合联”筹建过程中,还明确了“联合协作、互通有无,科学发展、壮大实力,服务城乡、建设新村”的建社宗旨。
围绕这一宗旨,“农合联”将为成员提供包含“政策宣传指导,农业生产资料购买使用,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服务,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组织成员之间的联合合作和跨区域合作”等9大服务事项。
“可以说,‘农合联’就是全区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家长’。”“农合联”首批成员单位——成都蒲伯伯家庭农场负责人蒲正阳为此振奋不已,“这对整个区域的农业发展共创共享、资源整合配置及产品质量提升、社会效益增效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