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故事:羌族自称尔玛人,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是羌族文化的生态保护区。音乐,有时是一个民族的力量。茂县羌族歌舞团已经有30年的历史,现任陈海元团长介绍,歌舞团的节目在国内各种比赛中获奖很多,还曾经在北京2008奥运会的舞台上演出,目前正在全力准备参加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是羌族最为特色的传统乐器。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地震维护小组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讨论地震灾区后的重建,加紧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陈团长就是羌笛的第二代传人,而第三代传人就是羌族少年合唱团的音乐指导。文化不仅要发扬更要传承,金葵花羌族儿童合唱团就是以这样的初衷而组建,全部为3到4年级的小学生,由专门的老师指导羌族音乐以及语言。
陈团长欢迎大家5月27日到茂县参加羌族瓦尔俄足节。传说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登上女神梁子,举行"瓦尔俄足"活动,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
采访手记:抵达茂县当晚,迎接我们的是一场别具风情的羌族演出。辽远的山歌,善舞的青年,以及幽怨的羌笛和刺激感官的祭祀仪式,这就是羌族歌舞团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准备的视听盛宴。在台下我们见到了团长陈海元。
陈团长以从容不迫的语速给我们讲解歌舞团的历史,并且整个谈话中不曾多说一个无关的语气词,让人想起交响乐中的定音鼓--在整个团队中稳定军心并且在华彩乐章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