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集中脱贫的关键时期,广大西部地区脱贫的消息连连,广大基层扶贫干部功不可没,但是最近的新闻报道了一些地方工作中出现的简单化、随意化、粗暴化做法。例如,有些地方各种工作考核手机APP就有4、5个,基层干部每天要同时操作2、3部手机完成各种工作留痕,把精力浪费拍工作照片,在填写各类表格上,做了大量无用功。每户的扶贫统计表均为一式4份,每份表格他需要在不同的地方签上大名,仅填写一遍他就需要签一千个名字。有的基层干部反映月进度表、季度表……在文山会海里往来复去,哪还有时间思考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搞“痕迹管理”,但在实践中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有些地方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有些地方文山会海有所反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典型问题,皆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作祟。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损害形象,啃食群众获得感,最终影响脱贫攻坚大局。针对川北山区的大多数农村长期以来以单一、粗放的种植业或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低端化、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产业化和规模高价值经济作物的发展趋势,如此一来,无法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无法突破经济方式单一的束缚,在西部的欠发达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教育资源匮乏、医疗卫生保障不够健全,这是西部的农村广泛存在的一种现状。要杜绝扶贫工作中的官僚主义这就需要广大基层扶贫干部深入群众中去,扎根当地接地气深入了解,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而广大的乡村基层工作者就留守并深耕者这片土地,有的是本地村民致富能人,有的是志愿者,有的是驻村扶贫工作人员,在面对山区贫瘠的条件下,全力攻坚扶贫带领贫困户的积极脱贫,从修村道到产业扶贫都事事亲为。 要改变这种经济落后,群众收入难以增长的情况,就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发挥产业扶贫的带动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山区则可以考虑鼓励村民养殖家禽同时,还通过农民夜校、亲自上门等方式传授老百姓养殖家禽的技术,并帮老百姓找销售渠道。结合当地优势和群众传统种养习惯,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扶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这些都要实实在在的去感受去调查去思考才能去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实实在在为山区群众解难题,时时处处关注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真正解决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的问题。在与群众的接触、交往中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所怨,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加深,设身处地体验群众的真正情感,了解群众的真正想法,掌握群众的真实情况,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做到老百姓想什么谋什么,确保各项方针政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积极主动帮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富裕、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扶贫工作要坚决杜绝形式化和走过场,更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助力脱贫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