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低质量长期宅在家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她的心智和外貌,甚至是以后的人生。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当一个人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去做同一件事情,不再花时间提升自己时,低配的生活将永远伴随着你。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一女子 34 岁硕士毕业,还是个摄影师,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可当她去相亲角相亲时,遭受到的都是嘲讽:
「硕士学位没有用,女子无才便是德。」
「你这种情况,相当难配。」
还有一位中年男子将她比作郊区的一个漂亮房子:
「在这里,男人就是银行卡,你有钱,就可以买房子,所以女人就是房产。你看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这个房型还可以。但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她这个房子在郊区。」
我身边恰好也有一个女硕士,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不是去相亲的路上,就是在相亲的饭桌上,我劝她,既然不愿意去,推脱掉不就完了么。
这位女硕士却说:「没办法啊,我爸妈总说我虽然学历高,可是年纪毕竟大了,我自己也这样觉得,30 出头,真的没有什么退路了。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我就放低要求呗,找一个差不多能将就的,如果不去相亲,以后就只能被更差的人挑挑拣拣了。」
听完我顿时汗颜,只是因为年纪大了,一个高配的硕士生就只能选择低配的爱情了吗?只是因为年纪大了,便一味降低要求,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大打折扣吗?
就算最后相亲成功,两个人步入婚姻,低质量的婚姻状态更让人受尽折磨。
有些人认为结婚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和谁都一样,其实结婚后你才真正发现:没有爱的婚姻,就是一座心的牢笼。
有了责任和义务,不爱都得将就着孝顺他的父母、为他生孩子、给他一家老小跑腿做事情,两个人的日子还没有单身过得爽。
这就是低配的生活,低要求、低准则、低目标。
你想在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碰壁几次后心想着无所谓了,只要能按时发工资,差不多就行。
你想去健身,想去学习烹饪,想去过精致的生活,结果没坚持几天,还是觉得床上躺着舒服,外卖叫着方便,反正饿不到就行。
你想着要嫁给爱情,也不去拓宽自己的交际,后来年纪大了,家里又催得紧,心想算了吧,找个差不多的凑合吧。
你总在降低自己的标准,总是退而求其次,以为这样会活得更好,但其实失去的更多。
蔡康永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
「15 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 18 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 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 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所以,不要总是待在舒适区不肯迈出第一步,也许试一试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色,会发现高配置生活的精彩。
哪怕年纪大了,哪怕能力不够,只要愿意去拼,高配的生活总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