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66|评论: 10

[信息动态] 转载 郑枫老师论【川剧传承】的犀利文章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3-8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引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人创新剖析”
     摘要:川剧是巴渝地区移民文化激烈碰撞后形成的文化瑰宝,分为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等几个类型,
川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以超人的才智承载着川剧技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生态迅速变迁,
     川剧要生存,发展必须创新。文章从重庆编剧,音乐,演员,导演的改变,探究川剧传承人的创新。川剧编剧
等着力于开创新的主题,新的表现手法以适应现代背景下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诉求,等则大胆运用多种表演手法,与西洋音乐激烈碰撞,产生了新的声腔及音乐形式,在川剧
濒危时刻重燃了生命之光。
鄙人郑枫按:
     上文是力主川剧改革必须在川剧声腔上,进入西方音乐旋律,也就是《交响乐》伴奏川剧,川剧的改革必须先从剧本着手,并例举了几位川剧剧作家的观点与立场,继而有国家级演员响应参加了这一川剧改良的实际行动,试问:既然几位剧作家与几位名演员都是川剧界的精英,又被尊为川剧领军人物,更其主要的是他她们都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性遗产川剧传承人》每年享受国务院津贴一万元
为何如此要放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进行改良呢?顾名思义《川剧非遗传承人》
应该传承川剧的传统艺术,川剧的传统剧目,川剧的表演程式套路,川剧优美动听的声腔曲牌,原汁原味的川剧本味,这样才是真正的《川剧传承人》哦!借口要迎合市场的需求,观众的审美诉求而改变川剧的传统艺术,这样就能把川剧推上新台阶了吗?就能把大批的观众引入到剧场里来了吗?即使某个新编剧一时能引得观众的好奇心理,来了几场满座,那只能是昙花一现,留下的是真正的川剧观众的抨击
与遗憾!川渝两地的新编剧目成都的《红梅记》此剧原本就是川剧的经典剧《红梅阁》被创新者们改得一塌糊涂,加上洋音乐,在剧情上改得面目全非,在表演上来个集体变脸,让贾世道提线线,走皮灯影(贾世道也成了活捉石怀玉啦!)这些拙劣的表演简直令人肉麻,听演员们的声腔,已经失去了川剧的特色,已经不像川剧了,成川另一剧《欧版白蛇传》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白蛇居然在《金山寺》就被擒获押往雷峰塔镇压了,而且并产下一男婴托付与青蛇。荒唐极也!无独有偶,成川搞《红梅记》重庆不服气就搞了个《李亚仙》将川剧的经典剧《绣襦记》来个改头换面名曰:《李亚仙》加上《洋音乐》渲染,震耳欲聋,声贯云霄,川剧的韵味没有了,被改良改丢了,剧情也是荒诞不经,剧情里居然出现了八仙,加上了神话色彩(犹如民营剧团演出神话条钢戏一般了)更荒唐的是,李亚仙居然服毒自尽了,嘿嘿!这样的改革,如此的改良不敢恭维哦!
     就列举成渝两大院团的这三本戏杰作吧!也不愿多言了,咱们并非曰夫子,也不是保守,也不反对改革,改革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有许多改革者他她们连传统剧目都还没搞清楚,连很多传统戏都还至今未看过,自身的传统代表剧目还不到20折,妄言改革,嘿嘿!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哦!所以在下认为,改革必须先将传统吃透,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踏踏实实的敬畏传统,保护传统,尊重传统,离题在论有关非遗传人的看法,这非遗川剧传人最早是很珍贵稀罕的,成都与重庆只有三个指标(重庆三名,四川三名)
成都第一批居然没有蓝光临,以后就打开口子了,市一级的非遗传人,区一级的非遗传人等等,层出不穷,到最近两三年,居然出现无任何艺术与资历的人居然也成为了区级川剧非遗传承人了,有证书,每年享受政府一千元津贴,哈哈!奇事哟!有很多同人问询鄙人为何我不去申请川剧非遗传承人,俺如此回答:那川剧非遗传人已被搞烂贱了,俺的性格是不可能去趟那浑水的,无非是每年多一千元钱吧!但把俺的人格降低了,,如今社会也真好玩,啥都是《非遗》卖糖关刀的,卖豆腐脑的,卖麻花的,甚至掏耳朵的,都是《非遗》哈哈!以后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生得帅,都可称为《非遗》嘿嘿!文到此该结束了,响鼓又何须重锤呢!
      引用:清代郑燮的《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郑枫  抒怀 2019年3月2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3-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00图片9okkbhxb5mykhcgbx.gif 00图片QQ.png

发表于 2019-3-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gongmian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5521363-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有许多改革者他她们连传统剧目都还没搞清楚,连很多传统戏都还至今未看过,自身的传统代表剧目还不到20折……

2022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郑枫老师对川剧传承的犀利的批评后,本人十分敬佩。国家将川剧定性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录,说明国家对我国文化遗产的特别的重视。如何将川剧这个非遗项目很好的传承下去,从整个川剧界的表现来看,恐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认真的走下去。   综合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川剧这个剧种既然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说明国家保护好它,把它传承下去。传承什么?当然是川剧的核心的东西。无外乎就是
川剧的核心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声腔,表演以及音乐。这是不能改变的,改变了就不叫
传承了。因为川剧的声腔、川剧的表演、川剧的音乐那是有别于其它剧种的。是 几百年的
无数前辈人的总结的结晶,这就是祖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贝。昆、高、胡、弹灯五大声腔在
全国独树一帜。是其它剧种所不具备的。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的传承下去。
   再有一种思想认为:川剧毕竟是古老的艺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观众断代,现在进剧场
的差不多都是七老八十的老观众了。为了争取年轻观众进入剧场,就要迎合市场的需要。
随之而来的就是利用国家大量资金的投入,大搞现代戏、大搞创新音乐、大搞舞美灯光。
规模巨大,人员众多。除了向上级交差,为上级政绩抹一层金以外,余下就束之高阁了。
    传承就是继承,传承不是创新。祖先人留下来的好的东西,我们就是要把它一代一代
的传承下去。现代戏、创新音乐、丰富的舞美灯光,好不好?好!我肯定的说,很好!
但它已经脱离川剧很远很远了。它不叫川剧了。或者叫改良川剧了。我们听不懂、我们也
看不懂。我们喜欢看那些传统的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我们老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东西。
   祖先人留下来的优秀传统节目千千万万,老百姓喜闻乐见。为什么我们的传承人不去
好好的传承,却偏偏要离经叛道的搞些高大上的道川不京的剧目哩?川剧的声腔已经
深入人心了,大家耳熟能详。你却偏偏搞一些土洋结合的新剧哩?你们花了那么多的
精力,创新了那么多的新的东西。我们进剧场就如像在坐飞机-----受罪?
   怎么办?还是恢复传统吧。既简单,又实用。老百姓又喜欢。何乐而不为哩?

   再次肯定郑枫老师的观点!向郑老师学习!希望今年的网友会上能够见到你!





发表于 2019-3-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8 17: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9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mian 发表于 2019-3-8 16:49
看了郑枫老师对川剧传承的犀利的批评后,本人十分敬佩。国家将川剧定性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录, ...

公绵老师对川剧改革的论述很精辟,讲理透彻,很有说服力。本人强力支持!再强调 一下,川剧的改革,必须在确保传统川剧声腔音乐特色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如果没有川剧声腔音乐特色,那改革就是失败的。川剧需不需要提高高发展?肯定的说需要提高发展,但是必须在川剧的轨道上进行,离开川剧轨道,那就不是川剧了。

发表于 2019-3-10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力支持郑枫网友抨击乱整川剧伤害破坏
传统的恶劣行为!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3-1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mian 发表于 2019-3-8 16:49
看了郑枫老师对川剧传承的犀利的批评后,本人十分敬佩。国家将川剧定性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录, ...

     卑人非常赞同楼上几位师长的立场、观点。
     既然我们的川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只能继承、传承,她与“文物、国宝”属比肩地位!
     故宫里的文物、西安兵马俑、成都金沙遗址、三星堆出土的神器........当我们某代人、某些人用自己的审美观“看不顺眼”时,是否也可以给它美化一下,描眉涂脂、添色画角?
     最近几十年,川剧声腔有几个改得成功的?
     动不动就以西洋交响乐曲为基调背景轰轰崩崩麻杂观众。场面器乐近百人,舞美音响打杂服务员工近百人,演这样规模的戏,除了“公大爷”演得起,遑论县级以下能演吗?
     三十年前沙梅的“红梅赠君家”,娘爱女不爱观众都不爱就是一大例!
     将传统戏的"压在塔下"、与“压在山下”、“报仇”、“生子”互换人物等作为“写作技巧”,在文艺创作上应视为嫖窃!
     卑人认为对川剧的声腔艺术遗产,还是先“抱残守遗”在维护好原件的基础上,才有权提高与“改革”。


                                                                                        144411obhezhfvbdkvhdxm.jpg



发表于 2019-3-12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家庄主 发表于 2019-3-12 21:41
卑人非常赞同楼上几位师长的立场、观点。
     既然我们的川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只能 ...

发表于 2019-3-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必先有传承,尔后方能发展创新,试想,当小孩尚未学会走路时,你却让他去
跑,结果必然是十个人中有十一个都会摔跤嘀!
       郑枫与公绵二位老师言之有理,严重支持!


       mmexport1438241251620.jpeg

发表于 2019-3-1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65717iivbim1hf2subgkg.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