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去过木里,你才知道山有多高。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讲一讲木里的交通,但又觉得实在不够专业。
知乎上有个问题,被拐进大山深处的女孩,还能逃出来吗?
网友以木里举例,从西昌到木里,6-7个小时,从木里县城到最近的乡,6-7个小时,即使有幸挣脱重重看管,大概也仅能在原地打转,面对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省十分之一的木里,估计最后也只剩下被迷路支配的恐惧和身不由己的绝望。
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香格里拉,这片区域除了稻城亚丁,还包括木里。几年前,刚到麻辣没多久,和当时的一位超版费筱计划国庆的“走遍四川”版块出游活动,考虑了美丽的木里,但咨询朋友后,出于木里的交通、对自驾车型的要求和木里无法预估的环境危险,还是作罢。
虽然各种遗憾,但对木里的路况、气候环境,已经心生恐惧。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他当时工作的地方就在木里。网上找到了他的工作路线图,令人震撼。
介绍说,木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这里高山绵延起伏,全县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大山有20多座,平均海拔3100米,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王顺友负责的邮路从木里县城经白碉乡、三桷桠乡和倮波乡至卡拉乡,往返里程584公里。他每月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这苍茫大山中的邮路上,从海拔近5000米到近1000米,气温从摄氏零下十几度到近摄氏四十度,依次经过察尔瓦山、雅砻江河谷、座窝山、矮子沟、鸡毛店山、山王庙峰、刀子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沟谷,穿过四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必经之地察尔瓦山,气候异常恶劣,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而一旦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时,气温又高达40多度,酷热难耐。从白碉乡到倮波乡,还要经过当地老百姓都谈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这里,拐连拐,弯连弯,山狭路窄,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波涛汹涌的雅砻江,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掉进滔滔江水中……
木里境内路况由此而知。要知道,即使从西昌到木里,路况算好的,但仅仅254公里,班车都要7个小时,一路要翻越三座大山,才只能抵达县城。
一场大火,让无数的人了解了木里,但我更想说的,不是这把火,而是木里的难,是不得不经历木里交通的人的难。一开始提到雷击造成,总让人持怀疑态度,几天后再看亲历者的一篇文章,觉得心痛背后,还有太多无奈。
据木里一位镇武装部部长王鑫的讲述,3月30日下午6点左右,接到百姓电话:高山起烟了。当地领导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先期查看后,发现山上有明火,安排一个19人的半专业队伍先出发后,又迅速集结4个村村民,计划3月31日凌晨4时开始上山增援。4时许,2人骑摩托先行探路,摩托车道只有三四十公分宽,只能一人一骑,剩下的人徒步上山,路程极为艰险,一路摸黑,走到10点半,才仅能到达临时补给点,随后的道路更是丛林密布,直到下午1点才到达山顶。3月31日下午3点,来自西昌的消防官兵来到山顶,就地休整后,决定分两路下山,到山腰水源点附近集结,第二天一早开始打火。两支队伍分开行走,没想到半小时后,成了永别。
仔细算算,这期间,徒步时间多久?
火场山体坡度接近70度,山路不到半米宽,越接近山顶越没有路,信号当然也没有。找到遗体后,村民们将遇难者抬下山,中途没有放下过,徒步用了8个多小时……
而为了找到着火点,森林公安4月1日进山,用了四天三夜才找到……
数据的堆叠让人心悸,上山的人都是负重,要身背干粮或者设备,纯靠徒步,走几千米海拔的地方。如果中途粮食短缺或者遇到危险,无人求助的话,那又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不是这一场大火,大概也无法让人感受到太多人背后的默默付出。
消息出来,身边有太多人在惋惜逝去的消防员们的年纪。其实不管活着的,离开的,年长的,年幼的,走过那条路,都是艰辛。
今天,路越修越好,日子越过越好,但像木里这样的地方,也许不是个例。多年前,看过一组图片,讲述“马背上的流动法庭”,背上国徽,背上行囊,骑上马,就是有的人工作新的一天。有一年的暑假坐火车经过凉山某处,铁轨的下方,就是滚滚翻涌的河水。2017年的暑期,坐了一天的车去雷波,同行的人本计划继续去布拖,但暴雨冲断了路面,无法前行……很多地方,政府在努力,但我们都知道,有的地方,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概今日你我所能做的,便是珍惜吧,感谢那些付出的人负重前行,才守护好了我们的今天。也但愿人生在世,你我皆能尽力,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仍不专业,有感而发,还是写了,不喜勿喷。另:全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